大雨山中作

· 張羽
重陰翳秋節,霖潦無時作。 虺虺伏雷震,浩浩洪湍落。 浮槎懸修磴,涌泉淹高閣。 禾黍浩縱橫,良疇殫爲壑。 頹樑斷來術,垣閭增蕭索。 塊坐空堂上,展卷莫爲樂。 雖微農夫憂,內顧無儋石。 先民有遺言,君子貴處約。 抱關非吾事,嗟來非吾食。 去去遵時命,南山有薇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陰:濃雲密佈的陰天。
  • (yì):遮蔽。
  • 霖潦:連綿不斷的雨。
  • 虺虺(huī huī):形容雷聲。
  • 洪湍:急流。
  • 浮槎:木筏。
  • 修磴:長長的石階。
  • 垣閭:圍牆和門。
  • 塊坐:孤獨地坐着。
  • 儋石:古代容量單位,這裏指少量的糧食。
  • 抱關:守門。
  • 嗟來:嘆息聲。
  • 薇藿:野菜。

翻譯

濃密的陰雲遮蔽了秋日,連綿的雨水不時地降下。雷聲隆隆如同伏雷震動,浩大的急流從天而降。木筏懸掛在長長的石階上,涌出的泉水淹沒了高閣。莊稼雜亂無章地散落,肥沃的田地變成了溝壑。斷橋阻斷了來路,圍牆和門增添了淒涼。孤獨地坐在空曠的堂上,翻開書卷卻無法找到樂趣。雖然沒有農夫的憂愁,但內心感到沒有足夠的糧食。先賢有遺言,君子貴在節儉。守門不是我的事,嘆息聲不是我的食物。離去吧,遵循時命,南山上有野菜可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山中大雨帶來的災難景象,通過自然災害對農田和家園的破壞,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重陰」、「霖潦」、「虺虺」等,生動地再現了雨中的山景。後半部分則轉向內心世界的抒發,通過「塊坐空堂上」、「展卷莫爲樂」等句,傳達了詩人的孤獨與無奈。最後,詩人以「抱關非吾事,嗟來非吾食」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堅持,以及「去去遵時命,南山有薇藿」的隱逸情懷,體現了詩人對時局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然的親近。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