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陳惟允臨刑所畫

· 張羽
若人悟縣解,委蛻順天刑。 慷慨赴東市,一日爲千齡。 李公悲上蔡,陸子喟華亭。 識機苦不豫,達生良可經。 朱弦亦易絕,仄景不可停。 從容灑芳翰,炳煥若丹青。 妙藝永傳世,精魄長歸冥。 披圖懷平素,清淚緣襟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悟縣解:指對生死的領悟和解脫。縣,通「懸」,指懸掛在生死之間的束縛。
  • 委蛻:指自然地接受死亡,如同蛇蛻皮一樣自然。
  • 天刑:天命的懲罰,這裏指不可避免的死亡。
  • 東市:古代刑場,這裏指陳惟允被處決的地方。
  • 千齡:千年,比喻永恆。
  • 李公悲上蔡:指李斯被處死前的悲嘆,他曾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爲官。
  • 陸子喟華亭:指陸機被處死前的嘆息,他曾在華亭(今上海松江)爲官。
  • 識機:預見危機的能力。
  • 達生:通達生命之道,指對生命的深刻理解。
  • 朱弦:紅色的琴絃,比喻美好的事物。
  • 仄景:斜陽,比喻時光的流逝。
  • 芳翰:芳香的筆墨,指陳惟允的畫作。
  • 炳煥:明亮耀眼,形容畫作色彩鮮明。
  • 丹青:繪畫藝術。
  • 精魄:靈魂。
  • :陰間,死亡後的世界。
  • 披圖:展開畫卷。
  • 清淚:悲傷的淚水。

翻譯

那位高人領悟了生死的解脫,如同蛇蛻皮一般順從天命的懲罰。他慷慨地走向東市的刑場,雖只一日,卻如同獲得了千年的永恆。李斯在上蔡悲嘆,陸機在華亭嘆息,他們苦於未能預見危機,而達生的道理卻是可以經受考驗的。紅色的琴絃也容易斷裂,斜陽不可停留。他從容地揮灑着芳香的筆墨,畫作色彩鮮明,如同丹青。這絕妙的藝術將永遠流傳於世,他的靈魂也將長久地歸於陰間。展開這幅畫卷,懷念他平日的風采,悲傷的淚水沿着衣襟滴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陳惟允面對死亡的從容與超脫,通過對比李斯和陸機的悲嘆,強調了預見危機與達觀生命的重要性。詩中「慷慨赴東市,一日爲千齡」展現了陳惟允的英勇與不朽,而「從容灑芳翰,炳煥若丹青」則讚美了他藝術的不朽與靈魂的永恆。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陳惟允的深切懷念與對其藝術成就的高度評價。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