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山石上聽松風偶詠
溷耳俗諠久,茲晨一清聽。
長鬆遞鮮飆,哀壑互相應。
奔騰駭濤瀨,窈渺韻笙磬。
至音不假器,始覺自然勝。
緣觸故成聲,動極還歸靜。
此時憩石坐,默然待其定。
乃知棄瓢者,未悟閒中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溷耳:hùn ěr,指雜亂刺耳的聲音。
- 俗諠:sú xuān,指世俗的嘈雜聲。
- 茲晨:zī chén,這個早晨。
- 清聽:qīng tīng,指清晰地聽到。
- 鮮飆:xiān biāo,清新的風。
- 哀壑:āi hè,深邃的山谷,此處形容聲音深沉。
- 奔騰:bēn téng,形容水流急速流動的樣子。
- 駭濤瀨:hài tāo lài,驚濤駭浪。
- 窈渺:yǎo miǎo,深遠而微妙。
- 笙磬:shēng qìng,古代的兩種樂器,此處形容聲音悅耳。
- 至音:zhì yīn,最純粹、最高雅的音樂。
- 不假器:bù jiǎ qì,不需要藉助樂器。
- 緣觸:yuán chù,因爲接觸而產生。
- 動極還歸靜:dòng jí huán guī jìng,動態達到極致後迴歸靜態。
- 憩石坐:qì shí zuò,坐在石頭上休息。
- 棄瓢者:qì piáo zhě,指隱士,典故出自《莊子》,隱士許由洗耳時,有人用瓢舀水給他,他覺得瓢聲擾亂了他的清淨,便將瓢丟棄。
- 未悟閒中性:wèi wù xián zhōng xìng,未能領悟閒適之中的真諦。
翻譯
長時間被雜亂刺耳的世俗聲音所困擾,這個早晨我終於清晰地聽到了。長鬆間吹過的清新風,與深邃山谷中的聲音相互呼應。那聲音如同急速流動的水流和驚濤駭浪,又深遠而微妙,彷彿笙磬之音。最純粹的音樂不需要藉助樂器,我才意識到自然是如此勝過一切。聲音因爲接觸而產生,動態達到極致後迴歸靜態。此時我坐在石頭上休息,默默地等待它平靜下來。我這才明白,那些丟棄瓢的隱士,其實並未領悟到閒適之中的真諦。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世俗的嘈雜與自然的和諧之音,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長鬆遞鮮飆,哀壑互相應」描繪了一幅清新脫俗的自然畫面,而「至音不假器,始覺自然勝」則直接抒發了對自然之音的讚美。最後,通過對「棄瓢者」的反思,作者表達了對真正閒適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寧靜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