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王太守藩

· 符錫
高才碩望竟何憑,蕉鹿由知夢未真。 過化秦川三月雨,豪吟灤海四時春。 權璫遠避徵奇節,泉石東來見主人。 奔走獨憐樗散在,徵袍空載馬蹄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答謝,這裏指以詩相答。
  • 王太守藩:王藩,曾任太守,是詩人的朋友。
  • 高才碩望:指才華出衆,聲望很高。
  • 蕉鹿:出自《列子·周穆王》,指夢中所得之物,比喻虛幻不實之事。
  • 過化:經過教化。
  • 秦川:地名,指陝西關中平原。
  • 灤海:地名,指灤河流域。
  • 權璫:指有權勢的宦官。
  • 徵奇節:指表現出非凡的節操。
  • 泉石:指山林泉石之景,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樗散:比喻無用之材,這裏詩人自謙。
  • 徵袍:指出行的衣服。

翻譯

才華出衆、聲望卓著,究竟憑藉什麼?就像夢中所得的蕉鹿,真實性難以確定。 經過秦川時,如同三月春雨般教化人心;在灤海之地,四季如春,豪情吟詠。 權勢顯赫的宦官也要遠遠避開,以彰顯非凡的節操;而東來的我,能在山林泉石間見到主人。 獨自奔波,只憐惜自己這無用之材,徵袍上空留着馬蹄揚起的塵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高才與虛幻、教化與豪情、權勢與節操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蕉鹿」一詞巧妙地引用了典故,暗示了世事如夢、真假難辨的哲理。後兩句則通過描繪秦川與灤海的景象,展現了詩人豪邁的情懷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