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題姜叔用山中書樓

· 梁寅
飛樓高出對山㘭,千丈瑤林聳翠梢。 桂花結得月中實,松葉構成雲裏巢。 散帙羣鴉繞茅屋,鉤簾一鶴下江郊。 山中習氣愛淳樸,高尚何妨世俗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
  • 飛樓:高聳的樓閣。
  • 山㘭(ào):山坳,山間平地。
  • 瑤林:美玉般的樹林,比喻樹木美麗。
  • 翠梢:翠綠的樹梢。
  • 桂花:一種香花,常用來比喻高潔。
  • 月中實:指桂花,傳說中月宮中有桂樹,故稱。
  • 松葉:松樹的葉子。
  • 雲裡巢:形容松葉茂密,如同雲中的鳥巢。
  • 散帙(zhì):打開書卷。
  • 群鴉:一群烏鴉。
  • 鉤簾:掛簾。
  • 一鶴:一衹鶴。
  • 江郊:江邊的郊外。
  • 習氣:習慣,風氣。
  • 淳樸:樸實無華。
  • 世俗嘲:世俗的嘲笑。

繙譯

高聳的樓閣直對著山間的平地,千丈高的瑤林翠綠的樹梢聳立。 桂花結出了月宮中的果實,松葉茂密如同雲中的鳥巢。 打開書卷,群鴉圍繞著茅屋飛舞,掛起簾子,一衹鶴從江邊的郊外飛來。 山中的風氣喜愛樸實無華,高尚的品質又何懼世俗的嘲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中書樓的甯靜景象,通過高聳的樓閣、翠綠的瑤林、月中的桂花、雲裡的松葉等意象,展現了山中的清幽與高潔。詩中“散帙群鴉繞茅屋,鉤簾一鶴下江郊”生動地描繪了書樓周圍的生動場景,躰現了詩人對山中淳樸生活的曏往。最後兩句“山中習氣愛淳樸,高尚何妨世俗嘲”則表達了詩人不隨流俗,堅守高尚情操的決心。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