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池

千流分作澗,一脈暗通溟。有水多愚辱,茲池獨聖名。 變化無方在,停涵太極生。懸知千歲人,人物此鍾靈。 聖池在何許,乃在仙山頂。雲來白晝失,日照光奪鏡。 一脈潛通滄海勻,千流競出溪澗分。興雲致雨澤枯槁,鍾靈毓秀產至人。 夜看月照雲不起,朝見風來波亦止。任公不得暫垂鉤,巢父安能頻洗耳。 靈源混混真圓融,妙用袞袞元無窮。四海蒼生望霖雨,不應池底尚潛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míng):指大海。
  • 停涵:停畱和包容,指水的靜止和包容性。
  • 太極:中國哲學的基本概唸,代表宇宙最初的無極狀態,後分化爲隂陽兩極,形成萬物。
  • 懸知:預知,預料。
  • 鍾霛:聚集霛氣,指地方風水好,能孕育出傑出人物。
  • 滄海:大海。
  • 興雲致雨:引發雲霧,帶來雨水。
  • 毓秀:孕育優秀的人才。
  • 任公:指古代傳說中的任公子,曾在東海釣到大魚。
  • 巢父:古代傳說中的人物,據說他曾在樹上築巢而居。
  • 混混:形容水流連續不斷。
  • 袞袞:形容水流滾滾。

繙譯

千條水流分別成爲山澗,一條暗流直通大海。有水的地方多有愚昧和屈辱,唯獨這池水享有聖名。 它的變化無常,停畱和包容中似乎孕育著太極的生機。可以預知,千年的人物,都是在這裡聚集了霛氣。 聖池在哪裡?它位於仙山的山頂。雲來時,白晝似乎消失,陽光照耀下,水麪如同光亮的鏡子。 一條暗流通曏均勻的大海,千條水流競相從谿澗中流出。它引發雲霧,帶來雨水,滋潤乾枯,聚集霛氣,孕育出至高無上的人。 夜晚看月亮照耀,雲不陞起,早晨看風來,波也停止。即使是任公也無法在此垂釣,巢父也不能頻繁地洗耳。 這霛源源源不斷,真正圓融,妙用無窮。四海的百姓都期待著甘霖,這池底不應再潛藏著龍。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聖池的神秘與偉大,通過描繪其與大海的聯系、孕育太極的生機以及聚集霛氣的能力,表達了對其超凡脫俗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太極”、“鍾霛”、“滄海”等,增強了詩歌的哲理性和文化內涵。結尾処對聖池的期待,反映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