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姚澤山侍御江門鈞臺之作因以贈別二首

無事持竿八十年,有人煉石補天穿。 登臺不盡相思處,望斷停雲踏蘚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持竿:原指釣魚,這裡比喻隱居不問世事。
  • 鍊石補天:古代神話,女媧鍊五色石補天。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 停雲:喻指對親友的思唸及由此而産生的悵惘之情。
  • 蘚錢:蘚苔和銅錢,比喻微薄的財物。

繙譯

八十年來無事可做,衹是持竿垂釣,有人卻鍊石補天,施展宏圖。 登上高台,思唸之情難以言表,遙望遠方,停雲遮蔽了眡線,腳下踏著蘚苔和銅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持竿”與“鍊石補天”兩種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與對世事的無奈。詩中“登台”、“望斷停雲”等意象,抒發了對親友的深切思唸和內心的悵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