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竺(tiān zhú):古代中國對印度的稱呼,此處指杭州的天竺山。
- 靈隱:杭州的著名佛教聖地,靈隱寺所在地。
- 鄂王宮:指位於湖北的楚國鄂王城。
- 迢遞(tiáo dì):形容路途遙遠。
- 鳥道:形容山路險峻,只有鳥兒才能飛過的路徑。
- 煙蘿:煙霧繚繞的藤蘿,形容山間霧氣繚繞。
- 履聲:腳步聲。
- 落空谷:迴響在空曠的山谷中。
- 一溪:一條小溪。
- 飛來:指飛來峯,靈隱寺附近的一座山峯。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聲清脆悅耳。
- 幽獨:幽靜而孤獨。
- 無爲:無所作爲,此處可能指無人的狀態。
- 獨木橋:用一根木頭搭成的橋。
- 巢雲竹:在雲霧繚繞的竹林中築巢。
翻譯
已經離開了鄂王宮,遙遠地來到了天竺山。 山路險峻,煙霧繚繞,腳步聲在空曠的山谷中迴響。 一條小溪流過飛來峯,水聲清脆,環境幽靜而孤獨。 在無人的獨木橋上,可以在此築巢於雲霧繚繞的竹林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從鄂王宮到天竺山的旅途景象,通過「鳥道煙蘿」、「履聲落空谷」等意象,生動地表現了山路的險峻和環境的幽靜。詩中「一溪度飛來,泠泠更幽獨」一句,以溪水的清脆聲和飛來峯的幽靜,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獨而寧靜的氛圍。最後兩句「無爲獨木橋,於此巢雲竹」則表達了詩人對於這種遠離塵囂、迴歸自然的嚮往和寧靜安詳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過鱉子峽作 》 —— [ 明 ] 湛若水
- 《 訪李鰲峯別駕於西臺遍觀勝景樂而有作六首見日亭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梅關同元默憶以道大理 》 —— [ 明 ] 湛若水
- 《 寄壽程生爵尊府容庵君七十 》 —— [ 明 ] 湛若水
- 《 新春出遊白石試筆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西樵山行示周生學心劉生廷繹周生榮穗謝生錫命 》 —— [ 明 ] 湛若水
- 《 聞雁二絕 》 —— [ 明 ] 湛若水
- 《 客有別號蓮塘者以自附於濂溪之說予謂之曰於中通得聖人之體於外直得聖人之用於不支蔓得聖人之真於出淤不染得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