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鐸(duó):古代的一種樂器,形似大鈴,有柄有舌,振舌發聲。這裏指教化之聲。
- 蠻府: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稱呼。
- 作人:教育人,培養人才。
- 種德:積德行善。
- 幹譽:追求名譽。
- 揮金:花費金錢,這裏指慷慨解囊,樂於助人。
- 九原:指墓地,這裏代指逝者。
- 頹俗:頹廢的風俗。
- 醇:純正,這裏指恢復風俗的純樸。
翻譯
不必說這地方出了多少賢人,像你這樣的道德絕不會貧乏。 你遠離朝廷,遠赴邊遠的蠻族地區,教化之聲傳遍四方,培養了新的人才。 你積德行善,不是爲了追求虛名,而是慷慨解囊,樂於助人,爲了親人。 你的高尚情操在墓地中依然存在,這樣的風俗可以恢復頹廢的風俗,使之變得純樸。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賀司訓的高尚品德和教育成就。詩中,「多賢地」與「道不貧」形成對比,強調了賀司訓的道德修養。通過「聖庭分鐸遠,蠻府作人新」描繪了賀司訓遠赴邊疆,致力於教育事業的情景。後兩句則突出了他不圖虛名,樂於助人的品質。最後,詩人希望賀司訓的高尚風範能夠影響社會,使頹廢的風俗得以改善。表達了對賀司訓的深深敬意和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