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陳瑞山侍御閒顧江門釣臺次石翁韻留詩將還朝也予以奉贈

虛度舜日與堯年,慚愧東歸木榻穿。 白日繡衣來駐槳,荒蹊今始破苔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舜日堯年:比喻太平盛世。
  • 木榻穿:木制的牀榻因久坐而磨損,形容長時間的靜坐或隱居生活。
  • 白日綉衣:指穿著華麗衣服的人,這裡可能指陳瑞山侍禦。
  • 駐槳:停船。
  • 荒蹊:荒涼的小路。
  • 苔錢:苔蘚,因其形狀圓小如錢,故稱。

繙譯

我虛度了這太平盛世的美好時光,深感慙愧地廻到東邊,久坐的木榻都已磨損。 在白天,穿著華麗衣服的陳瑞山侍禦停船來訪,今天我才初次踏破這荒涼小路上的苔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湛若水對虛度時光的愧疚以及對友人陳瑞山侍禦來訪的訢喜。詩中“舜日堯年”與“木榻穿”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代表盛世,後者則暗示了詩人的隱居生活。後兩句則通過具躰的場景描繪,展現了陳瑞山侍禦的到訪給詩人帶來的喜悅,以及對友人即將廻朝的贈別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