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期史恭甫來同遊茅山,家人已迎至鎮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連夜歸報速來,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猶未至
恭甫銓曹期不來,興高跡滯今人猜。
鳴鞭走馬通宵報,捷徑衝泥冒雨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銓曹:古代官名,負責選拔官員。
- 跡滯:行蹤遲緩,停留不前。
- 鳴鞭:揮動鞭子發出聲響,常用來形容急速行動。
- 捷徑:近路,比喻快速達到目的的方法。
- 衝泥:冒着泥濘前行。
翻譯
恭甫本應如期而至,卻遲遲不見蹤影,讓人猜測他的行蹤。他或許連夜騎馬趕來報告,選擇捷徑冒雨穿越泥濘歸返。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恭甫未能如期同遊茅山的失望與關切。詩中「銓曹期不來」直接點明瞭恭甫未能按時到達的情況,而「興高跡滯今人猜」則進一步以興致高昂卻行蹤遲緩的矛盾,引發讀者對恭甫未能到來的原因的猜測。後兩句「鳴鞭走馬通宵報,捷徑衝泥冒雨回」則通過生動的動作描寫,展現了恭甫可能爲了儘快報告消息而連夜趕路的情景,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期待和擔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友人安危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