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棲遲:淹留,漂泊失意。(棲:qī ;遲:chí)
- 皋比:虎皮,這裏指講席。(皋:gāo ;比:bǐ)
- 獬豸冠:古代執法官吏戴的帽子。(獬:xiè ;豸:zhì)
- 璧水:古代學宮前的水池,借指太學。
- 鱔:魚名,這裏指預示升遷的吉祥之兆。(鱔:shàn)
- 臺霜:御史臺的霜威,借指執法嚴明。
- 氈:用獸毛或化學纖維製成的片狀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業上的墊襯材料。
- 雁行:指同行的人,這裏指朋友。
- 差池:差錯;意外。
- 羽翰:翅膀,常用來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翻譯
不要說旅居他鄉擔任一個小官就會失意,那意氣風發、積極騰飛的樣子讓人欣喜相看。 在講經的地方還擁有着講席,執行法令時很快就能戴上執法的獬豸冠。 學宮前的水池已經出現了預示升遷的吉祥之兆,御史臺執法嚴明,卻還帶着一絲清寒。 在清秋之後同行的隊伍忽然斷開,南北分隔,可惜了那輔佐的人才。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韓日纘爲祝賀陳茹連國子升遷到南憲幕而作。詩的首聯表達了對陳茹連雖暫時官職不顯,但卻有着積極向上的意氣的欣賞。頷聯描述了他在學術和執法方面的才能和期望,認爲他既能在講經的場合佔據重要位置,又能在執法時彰顯威嚴。頸聯則提到了學宮的吉祥之兆和御史臺的嚴明,同時也暗示了這份工作可能會有一些清苦。尾聯表達了在清秋之後,朋友分別,南北相隔的惋惜之情,也體現了對陳茹連這個人才的珍視。整首詩既表達了對友人升遷的祝賀,又流露出了分別的不捨,情感真摯,寓意深刻。
韓日纘的其他作品
- 《 題馮若符小像 》 —— [ 明 ] 韓日纘
- 《 騄兒痘留安肅署中浹旬再舉第四子又數日而就道途次有感 》 —— [ 明 ] 韓日纘
- 《 晚泊鷗潭 》 —— [ 明 ] 韓日纘
- 《 伯元明府招集小桃源 其二 》 —— [ 明 ] 韓日纘
- 《 贈李中丞自滇中致仕還裏 》 —— [ 明 ] 韓日纘
- 《 次韻和王虞石侍御正月十四夜宴集之作 》 —— [ 明 ] 韓日纘
- 《 豫挽王處士 》 —— [ 明 ] 韓日纘
- 《 秋日喜吳光卿孝廉至招同李伯襄太史曾元魯比部黎有道山人小集 》 —— [ 明 ] 韓日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