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飛泉洞寄洞主人朱少襄

中宿岧嶢路轉通,剪蘿闢磴誰人功。 重來暗壑沉金鎖,不盡飛泉飲澗虹。 日落猿啼愁暮雨,天清鶴影御微風。 枕流似洗巢由耳,淨土能令俗慮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宿(zhōng sù):中途投宿。
  • 岧嶢(tiáo yáo):山高峻的樣子。
  • 磴(dèng):石頭臺階。
  • 巢由:巢父和許由的並稱。相傳皆爲堯時隱士,堯讓位於二人,皆不受。後因以「巢由」爲隱士的代稱。

翻譯

在中途投宿的地方,山路變得曲折通暢,是誰的功勞劈開藤蘿、鑿出石階呢?再次來到昏暗的山谷,金鎖沉沒其中,無盡的飛泉像飲水的澗中彩虹。日落時分,猿猴啼叫,讓人憂愁傍晚的雨幕,天氣晴朗,仙鶴的影子在微風中飛舞。以流水爲枕,似乎能洗淨如巢父和許由般的雙耳,這純淨之地能讓世俗的憂慮全部清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飛泉洞的景色以及詩人遊覽時的感受。詩的首聯寫山路的曲折和開通,暗示到達飛泉洞的不易。頷聯描繪了飛泉洞的景色,暗壑中的金鎖和飛泉飲澗虹的景象,給人以神祕而壯觀的感覺。頸聯通過描寫日落猿啼和天清鶴影,營造出一種富有意境的氛圍,有愁緒也有清新。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在這純淨之地感受到的超脫和寧靜,枕流洗耳的表述,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煩惱的超脫和對清淨的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凝練,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融爲一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和寧靜的嚮往。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