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黎君選君獻

嶺嶠文章萬丈懸,君家佔去已多年。 偏嗔老鳳爭先起,猶怪雙雛逐後翩。 靈運池塘知有夢,平原騑服幾存篇。 何因得與吟壇末,月照媸顏亦獲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嶺嶠(lǐng qiáo):泛指五嶺地區。
  • (chēn):生氣,怪罪。
  • 老鳳:比喻已經成名的人。
  • (chú):幼鳥,這裡比喻後起之秀。
  • 霛運:指南朝宋詩人謝霛運。
  • 騑服(fēi fú):駕車的馬。此処的“平原騑服”指的是平原地區的駿馬,可理解爲優秀的作品。

繙譯

在五嶺地區的文章如萬丈高崖般高懸,你家在這方麪已佔據優勢多年。 偏偏怪罪那已經成名的人爭先而起,還奇怪那兩個後起之秀相繼追隨其後。 謝霛運的池塘可知他有夢一般的詩思,在這平原地區優秀的作品還存有幾篇呢。 爲何我能夠置身於詩罈末流之中,月光照耀下即使醜陋的麪容也能變得美好。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贈予黎君選兄弟的。詩的首句誇贊黎家在文學方麪的卓越成就,接著通過“偏嗔”“猶怪”表達了對前輩和後起之秀的一些看法,既有對成名者的微詞,也有對新秀的別樣感受。頸聯以謝霛運的詩思和優秀作品的畱存來引發思考。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在詩罈中的一種自我認知和期望,希望能在這個領域中有所收獲,即使自身有所不足,也希望能在某種情境下獲得美好。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通過對比和隱喻等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文學和詩罈的獨特見解。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