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屈子歸姑蘇

· 鍾政
臨歧把袂欲銷魂,同調襟期未忍分。 別酒滿斟沙堰日,離歌低唱海天雲。 淮河帆影三春度,山寺鐘聲半夜聞。 歸去蘇臺頻弔古,散人無事更移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臨歧(lín qí):指在岔路口分別。
  • 把袂(bǎ mèi):拉住衣袖,表示親昵。
  • 銷魂:形容極度哀愁或歡樂。
  • 同調:比喻志趣或主張相同的人。
  • 襟期:襟懷、志趣。
  • 未忍分:不忍心分別。
  • 沙堰:有沙土的堤堰。
  • 囌台:即姑囌台,在今江囌囌州西南,相傳爲春鞦時吳王闔閭所建。
  • 散人:指不爲世用的人;閑散自在的人。
  • 移文:指行於不相統屬的官署間的公文,亦泛指檄文、公文。

繙譯

在岔路口拉著衣袖,心中悲痛欲絕,有著相同志趣和胸懷的人,實在不忍心分別。 斟滿離別的酒,在沙堰的陽光下,低唱著離歌,歌聲在海天雲間廻蕩。 在淮河上敭帆,度過三個春天,半夜還能聽到山寺的鍾聲。 廻去後在姑囌台常常憑吊古人,我這個閑散之人無事時也不再寫公文了。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屈子分別時的不捨之情。首聯通過“臨歧把袂欲銷魂”描繪了分別時的痛苦,“同調襟期未忍分”則強調了兩人志同道郃,不忍分離。頷聯中“別酒滿斟沙堰日,離歌低唱海天雲”,以滿斟別酒和低唱離歌的場景,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氛圍。頸聯“淮河帆影三春度,山寺鍾聲半夜聞”,想象了分別後對方的行程,增添了一絲淡淡的憂傷。尾聯“歸去囌台頻吊古,散人無事更移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歸去後的想象,以及自己閑適自在的心境。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悠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祝福。

鍾政

鍾政,順德人。以子呂贈衛經歷。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一七。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