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陰精:月亮的別稱。
- 魄:月亮初現或始缺時不明亮的部分。(「魄」讀作「pò」)
- 爭似:怎似,何如。
翻譯
月亮的圓缺變化,驗證着其消長盈虛的規律,當月亮的光還沒有完全消失,月魄也尚未生成。哪裏比得上那西山的千仞翠碧,既不曾有虧缺,也不曾有滿盈。
賞析
這首詩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爲切入點,探討了事物的盈虛之理。前兩句通過描述月亮的光和魄的變化,展現了事物的不斷變化和相互轉化。後兩句則以西山的千仞碧色爲對比,強調了一種永恆的、穩定的狀態。整首詩富有哲理,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引發人們對事物變化和永恆的思考。月亮的圓缺是自然的現象,而西山的不變則象徵着一種理想的境界,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和對永恆美好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