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槐亭鴻臚卿

· 謝榛
曾使琉球旌節還,祇憑忠信渺茫間。 濤聲蕩舶無寧夢,寶氣淩空亦慘顏。 直向島夷通漢詔,回看閩樹即燕山。 不知幾犯蛟龍窟,自喜仍隨鵷鷺班。 海外壯遊名獨著,朝中厚祿意常閒。 杞天無復勞憂思,官舍秋花醉裏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旌節(jīng jié):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爲憑信。
  • 祇憑(zhǐ píng):只憑借。
  • 渺茫間:形容路途遙遠、充滿不確定性。
  • 蕩舶:搖動船隻。
  • 寶氣淩空:指珍寶所散發的光彩直衝天空。淩,同「凌」。
  • 島夷:古代對沿海島嶼居民的稱呼,此處指琉球。
  • 漢詔:漢朝(此處代指明朝)的詔書。
  • 蛟龍窟:蛟龍居住的洞穴,比喻危險的地方。
  • 鵷鷺班(yuān lù bān):鵷和鷺飛行有序,常用以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翻譯

你曾出使琉球帶着旌節歸來,只憑藉着忠信在渺茫路途間前行。 濤聲搖晃着船隻,讓你無法安寧入睡,珍寶的光彩直衝天空,你也神色慘然。 直接向島夷傳達明朝的詔書,回頭看到福建的樹木,就彷彿看到了燕山。 不知道幾次闖入蛟龍的巢穴,自己慶幸仍然能跟隨朝廷有序的朝官之列。 在海外的壯遊讓你的聲名獨自顯著,在朝中享受豐厚的俸祿,心意卻常常閒適。 杞人憂天的事情不再需要勞神思慮,在官舍中伴着秋花,醉中攀折。

賞析

這首詩是謝榛寫給李槐亭鴻臚卿的。詩中首先讚揚了李槐亭出使琉球的忠信和勇敢,描述了他在海上航行的艱難以及完成使命的不易。「濤聲蕩舶無寧夢,寶氣淩空亦慘顏」通過對海上環境的描寫和李槐亭的神情表現,烘托出這次出使的艱辛。「直向島夷通漢詔,回看閩樹即燕山」既寫出了使命的傳達,又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不知幾犯蛟龍窟,自喜仍隨鵷鷺班」體現了李槐亭經歷危險後仍能回到朝廷的慶幸。詩的後半部分則描述了李槐亭的聲名和他在朝中的閒適心態,最後以在官舍中醉攀秋花的情景作結,給人一種愜意的感覺。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李槐亭出使經歷和在朝生活的描寫,展現了他的形象和心境。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