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己丑九月八日鄉友朱良德邀武功徐閣老暨祝大參維清劉僉憲廷美遊石湖諸公聯句成章良德懇求予和故倚韻和之
吳下衣冠集勝遊,扁舟遊遍五湖秋。
未能執筆陪聯句,懶得逢人說運籌。
綠野文章傳在洛,赤松心事棄封留。
賡歌趣我歸來興,莫道非才尚黑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下:泛指吳地,今江蘇蘇州一帶。(吳:wú)
- 衣冠:指士大夫、官紳。
- 扁(piān)舟:小船。
- 執筆:指寫作。
- 聯句:作詩的一種方式,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創作,每人一句或幾句,依次聯成一首詩。
- 懶(lǎn)得:不願意,不想。
- 逢人:遇見他人。
- 運籌:籌劃,制定策略。
- 綠野:唐代裴度的別墅綠野堂,這裏代指士大夫的理想居所。
- 赤松:赤松子,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仙人,這裏指代隱士的生活。
- 賡(gēng)歌:作歌唱和,泛指寫詩。
翻譯
吳地的士大夫們聚集起來進行愉快的遊覽,乘坐小船遊遍了五湖的秋色。 我沒能拿起筆參與大家的聯句創作,也不想逢人就談論籌劃謀略之事。 在洛陽流傳着士大夫們如同綠野堂般的文章,而我有着像赤松子那樣放棄功名利祿、歸隱山林的心思。 大家的唱和激發了我歸來的興致,不要說我沒有才能,我還正值壯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吳地士大夫們的一次秋遊,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和對官場生活的一些思考。詩的首聯描述了吳地士紳們齊聚遊玩,泛舟五湖的情景,展現出一種熱鬧而愉悅的氛圍。頷聯中,詩人表達了自己未能參與聯句以及不願談論權謀之事的態度,顯示出他對這種文人雅事的獨特看法和對世俗事務的某種疏離。頸聯通過提及綠野堂和赤松子,表達了詩人對士大夫理想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隱逸情懷的追求。尾聯則強調了唱和之作激發了自己的興致,並表示自己雖非大才,但仍有活力和熱情。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將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巧妙地融入了對景色和事件的描寫中。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韓雍的其他作品
- 《 成化七年春二月十有八日余與總鎮太監陳公總兵官平江伯陳公視耀武揚威闗二公留欵慶林寺寺前山坡之上其平如掌下臨長江旁列茂樹衆登覽為之躍然喜勝地之偶得感二公之高情而慨念時事遂及西師不覺浩然興發因作一詩書貽寺僧同遊者叅議王孟育馮文綱也 》 —— [ 明 ] 韓雍
- 《 挽鄱陽王府丞母 》 —— [ 明 ] 韓雍
- 《 八月六日發蒼梧之桂林大霧蔽江 》 —— [ 明 ] 韓雍
- 《 送鴻臚寺鄧主簿送安南使臣事竣還京師 》 —— [ 明 ] 韓雍
- 《 寄謝撫寧伯惠弓兼頌德美寓懷思三律 》 —— [ 明 ] 韓雍
- 《 送林黃門聰奉命代祀南海便道歸省和同寅王公度韻四首 》 —— [ 明 ] 韓雍
- 《 忠武堂爲蘇衛張指揮題 》 —— [ 明 ] 韓雍
- 《 挽成規御史 》 —— [ 明 ] 韓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