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羅使君

去年冬仲廬山曲,忽謾相逢旅思催。 暫索梅花聊對酒,那堪歲暮共登臺。 行春五馬今將遍,落月空樑夢卻回。 況是同年復同調,風流真憶使君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個季節的第二個月。(「仲」讀音:zhòng)
  • 忽謾:無端,輕率。
  • 旅思:羈旅的愁思。
  • :討取,要。
  • 那堪:怎堪,怎能忍受。
  • 行春:古代地方官春天到郊外巡行,勸民農桑。
  • 五馬:漢時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因借指太守的車駕,或代指太守。
  • 同調:比喻志趣或主張相同的人。

翻譯

去年冬天十一月在廬山的曲折之處,無端地偶然相逢,羈旅的愁思頓時涌起。暫且討取梅花姑且對着飲酒,怎堪在這歲末之時一同登上高臺。你作爲太守乘五馬之車勸民農桑如今將要走遍轄區,在落月的空梁之下夢境卻又迴轉。何況我們是同年考取功名又志趣相投,我真切地回憶起你的風流才華。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寄給羅使君的作品,通過回憶與羅使君的相逢,表達了對他的思念和讚美。詩的首聯交代了相逢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相逢所帶來的羈旅愁思。頷聯描繪了與羅使君一同飲酒賞梅、登臺遠望的情景,然而歲暮的氛圍又增添了一絲憂傷。頸聯提到羅使君作爲地方官的職責,以及詩人對他工作的想象,同時「落月空梁夢卻回」也透露出一種虛幻和思念之感。尾聯強調了兩人是同年考取功名且志趣相投,進一步表達了對羅使君才華的欣賞和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厚的友情和對友人的讚美。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