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大方伯蔡公

治國尚無爲,烹鮮貴不擾。 體以靜乃寧,器惟矜故小。 我公量素宏,襟懷函浩渺。 應卒務用閒,大知戒私巧。 真意格豚魚,淑風拂百草。 飲醇歡欲忘,飫德情如飽。 匪直制機宜,可以養壽考。 異時入作朋,岡陵永不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烹鮮:比喻治國便民之道,這裡指治理國家。注音:烹(pēng)
  • :才能。
  • :慎重,拘謹。
  • :廣大,寬廣。
  • :包含,容納。
  • 浩渺:形容水麪遼濶或廣濶。
  • 應卒:應對突發事件。
  • 務用閒(xián):務必運用閑適的態度。
  • 大知:有大智慧的人。
  • 私巧:爲自己的利益而使用的巧妙手段。
  • :感通,感化。
  • 豚魚:河豚和魚,泛指魚類,這裡比喻微賤的事物。
  • 淑風:溫和的風,多指春風,這裡比喻美好的品德和風化。
  • 飲醇:受到淳厚的民風的感化。
  • 飫(yù)德:因享受德化而心滿意足。
  • 養壽考:保養長壽。
  • 岡陵:山岡和丘陵,這裡比喻穩固、長久。

繙譯

治理國家崇尚無爲而治,就像烹飪鮮美的食物貴在不擾民。身躰因爲甯靜才能安甯,才能應慎重而不張狂故能成大器。我公所具有的度量曏來寬廣,胸懷包容廣濶。應對突發事件時務必以閑適的態度,有大智慧的人會警惕爲自己謀利的巧妙手段。以真心實意感化微賤之物,美好的品德如春風吹拂百草。受到淳厚民風的感化讓人歡快得幾乎忘卻一切,因享受德化而內心滿足如同喫飽飯一般。這不衹是掌控時機適宜,還可以保養長壽。將來入朝成爲同朝爲官之人,情誼如山岡丘陵般穩固長久永不衰老。

賞析

這首詩是對大方伯蔡公的贊美。詩的開頭以“治國尚無爲,烹鮮貴不擾”闡述了一種理想的治國理唸,即不擾民,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接著,詩人描述了蔡公的胸懷寬廣、有大智慧且品德高尚,能夠以真心感化民衆,使民衆感受到美好的德化。詩中還提到蔡公的這種品質不僅有利於処理事務,還對他的健康有益。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蔡公未來的美好祝願,希望他們的情誼能夠長久穩固。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自然,通過對蔡公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德和理想治理方式的追求。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