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贈制府陳如岡公
註釋
- 羽旗:以鳥羽爲飾的旗幟。
- 晝漏:古代計時的漏壺,白天的時刻。
- 翠蕤(ruí):飾以翠羽的下垂飾物。
- 諸夷:各種外族。
- 隼(sǔn):一種兇猛的鳥。
- 太白:星名,古人認爲太白星主兵象。
- 旄(máo)頭:古代軍旗的一種,這裏借指軍旗。
- 鯨鯢(ní):比喻兇惡的敵人。
- 芾(fú):通「韍」,古代禮服上的蔽膝。
- 瑲(qiāng)蔥:佩玉的響聲,這裏形容佩飾美盛。
-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當塗縣西北,山腳突入長江部分爲採石磯。
翻譯
陳如岡公您奉命出征,建立幕府,高舉着飾有鳥羽的旗幟向東進發,天南的官員們都隸屬於您的車騎之下。 軍中白天的漏壺傳來嚴格的警報聲,戟上的霜威使翠羽飾物顫動。 十萬樓船經過下瀨,三千兵甲整治各種外族。 前行的旗幟如猛禽般招展而出,後面的隊伍像龍蛇一樣在風雨中相隨。 太白星秋高氣爽時適宜舉事,軍旗夜晚降落時命令不得遲緩。 將軍按劍從天下令,壯士揮戈追逐日光奔馳。 大樹間雄風凜冽而生,邊疆士兵的殺氣濃烈而直接。 天空清朗時席捲兇惡的敵人如海浪,夜晚下雪時軍隊驚動了鵝鴨池。 諸葛亮謀略深遠,悠閒地佈下陣勢,謝安才能出衆,擅長下棋卻能很好地指揮作戰。 威嚴和神靈原本憑藉着君王的恩寵,籌劃治理誰能擔當長子般的老師呢。 紅色的蔽膝佩飾美盛,彰顯出明朗的氣色,玉壺中的美酒讓人胸懷開闊。 在武昌的月夜傾聽孤獨的長嘯,在牛渚的秋風中聆聽客人的詩篇。 種植柳樹哪裏曾自誇過在渭水彎曲之處,折斷楊枝時常自己按照涼伊的方式。 因此招來碣石的黃金馬廄,一起暢飲襄陽的白接䍦酒。 伏波將軍的銅柱銘刻着久遠的功績,班固在燕然山上勒刻新的詞章。 少年時很以腰間的劍爲豪,今日才明白自己如囊中之錐。 起草檄文幾乎能報答筆墨紙札,請求從軍還想要輔佐副將。 並非沒有堂下的三千士人,只是感激您的心懷又有誰能真正知曉呢。
賞析
這首詩是呈贈給制府陳如岡公的,對他的東征進行了描述和讚美。詩中描繪了軍隊的威武雄壯、將領的智勇雙全以及戰爭的場景,展現出一種豪邁激昂的氣勢。
首聯寫陳如岡公出徵的聲勢,天南官屬皆從之,顯示其威望。頷聯和頸聯通過對軍中景象、軍隊行動以及氣勢的描寫,突出了軍隊的強大和威嚴。「軍中晝漏傳嚴警,戟上霜威動翠蕤」,寫出了軍紀嚴明和軍威凜凜;「前旌鳥隼招搖出,後隊龍蛇風雨隨」,形象地表現了軍隊的行進之態。
中間部分用諸葛亮和謝安的典故,讚揚陳如岡公的謀略和指揮才能。同時,描繪了戰爭的勝利和豪邁場景,如「天清席捲鯨鯢浪,夜雪軍驚鵝鴨池」。
尾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願望,希望能以文才報國,同時也感激陳如岡公,體現了詩人對陳如岡公的敬仰之情。
整首詩用詞華麗,氣勢磅礴,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詩人對陳如岡公的讚美以及對國家軍事力量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