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於新令鬱郁之懷伏枕增劇遂效杜子美同谷體爲秣陵七歌時丙戌九月既望也

· 豐坊
天下窮民我最苦,弟兄三四皆黃土。兀然獨留多病身,退不能得進何補。 自從辭家室磬懸,古田春草自年年。《北山移文》誰與勒,萬古傷心《棠棣》篇。 嗚呼六歌兮只自知,欲往訴之人共疑。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ī):停留。
  • 秣陵:古縣名,今南京。
  • 乞休:自請辭去官職。
  • :阻礙,限制。
  • 兀然:突兀的樣子。
  • 磐懸:這裏形容生活窮困,一無所有。
  • 古田:應指故鄉的田地。
  • 北山移文:孔稚珪所寫的一篇文章。
  • 棠棣(dì):《詩經·小雅》中的篇名。

翻譯

天下窮苦的百姓我最爲痛苦,幾個兄弟都已埋入黃土。孤獨突兀地只留下多病的身軀,退隱不能而進取又有何益處。自從離開家室一無所有,故鄉的春草年復一年地生長。《北山移文》誰來刻寫,永遠令人傷心的是《棠棣》篇。唉呀六歌啊只有自己知道,想去向他人訴說卻被衆人懷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身窮苦困境和孤獨的感慨,以及內心的鬱悶和不被人理解的無奈。詩中通過描述失去兄弟、自身多病、生活窮困等情況,凸顯出其苦痛。提到「古田春草自年年」,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對故鄉的思念。「《北山移文》誰與勒」反映了對某種高尚志向或品質無人能識的遺憾,「萬古傷心《棠棣》篇」則用典表達親情的失去之痛。整體情感深沉而壓抑,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豐坊

豐坊

明浙江鄞縣人,字存禮,後改名道生,字人翁,別號南禺外史。豐熙子。嘉靖二年進士。除吏部主事,尋謫通州同知,免歸。居吳中,貧病以死。性狂誕,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學,下筆數千言立就。於十三經皆別爲訓詁,鉤新索異。家有萬卷樓,藏書甚富。書法五體並能,尤善草書。工篆刻,善畫山水,不師古人,自成一家,亦寫花卉。有《萬卷樓遺集》等。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