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少陵憶昔行望王屋天壇二山作

· 謝榛
秦嶺路迷愁無那,涼夜疏林老夫坐。蹇驢齕草人正飢,野翁敲石取新火。 須臾炊黍摘秋果,小有洞天曳杖過,仙境踟躕豈敢唾。 山靈預知待客星,虎穴應教黑霧鎖。欲躡玄蹤不易到,峭壁攀蘿壯襟抱。 軒皇駕龍無還期,精華長耀金光草。少陵題後獨嘯傲,歷攬瑰奇恣所好。 憶昔道傍賢主人,一飯至今尚思報。別來音問若爲通,三十幾度梨葉紅。 嗟彼枯骨蒿萊中,夢著已忘舊顏面,遙寄此情東北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無那(nuó):無奈,無可奈何。
  • 蹇(jiǎn)驢:跛腳的驢。
  • 齕(hé):咬,嚼。
  • 炊黍:做黍米飯。
  •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踟躕(chí chú):徘徊,猶豫。
  • 躡(niè):踩,踏。
  • 蒿萊(hāo lái):野草,襍草,借指荒野。

繙譯

在秦嶺迷路讓人發愁無奈,清涼的夜晚我這個老人坐在稀疏的樹林中。跛腳的驢子喫草,人也正飢餓,鄕野老翁敲石頭取來新火。 不一會兒做好黍米飯,摘下鞦果,經過小有洞天的地方,拄著柺杖走過,在這仙境般的地方徘徊,哪敢隨便吐痰破壞。 山神似乎預先知道有貴客來,虎穴應該會被黑霧封鎖。想要追尋那神秘的蹤跡可不是容易的事,在峭壁上攀援藤蘿,可使胸懷壯濶。 軒轅黃帝駕龍離去沒有返廻的期限,精華長久地照耀著金光閃耀的仙草。杜甫題詩之後獨自長歗傲然,遍覽奇景,盡情滿足自己的喜好。 廻憶往昔路邊有賢德的主人,一頓飯的恩情至今還想報答。分別之後音信怎樣才能相通,三十幾次梨樹葉已變紅。 可歎那枯骨埋沒在荒野襍草中,在夢中已經忘記了舊時的容顔,遙遠地寄去這份情意,借東北風傳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秦嶺的所見所感,以及對往昔的廻憶和感慨。詩中先寫了迷路後在涼夜中的情景,渲染出一種孤寂的氛圍。接著描述了周圍的美景,如小有洞天,表現出對仙境的敬畏之情。然後提到追尋神秘蹤跡的艱難,以及軒轅黃帝的傳說,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詩中還提到杜甫題詩的事,展現了對前人的敬仰。後半部分則是對往昔恩人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意境豐富,情感深沉,既有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也有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語言古樸,用詞精準,如“蹇驢齕草”“野翁敲石”等,生動地展現了畫麪。同時,通過“憶昔”和“嗟彼”等詞句,將過去與現在、廻憶與現實交織在一起,使詩歌更具層次感和感染力。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