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用晦貢士
癸巳之春,予徂自南。
粲粲者子,從餘江潯。
江漾我舟,其流浩浩。
交酬以言,爰獲所好。
昔在宣聖,揭訓垂則。
綱宏目詳,昭在簡冊。
厥中恪如,貫乎顯微。
厥應晰如,燭時之幾。
幾審於精,以臧其用。
用利德崇,罔間動靜。
顏氏博約,聖蘊以傳。
軻死道隱,喧豗異言。
鉤玄遠紹,實維濂洛。
紫陽嗣之,洞啓扃鑰。
譬彼穀粒,舂蹂揚淅。
疊更庶工,惟在炊食。
嗟哉承學,騁奇炫能。
弗嚌其胾,口說是呈。
師心競勝,辭贅匪瑩。
意念已非,奈何入聖。
媚學君子,孳孳自強。
無斥先賢,以顯己長。
萬古一息,斯道同極。
取善惟宏,隨處得益。
疑則可辨,信則可因。
善本大同,勿殊我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巳:癸巳年。
- 徂(cú):往,到。
- 粲粲:鮮明的樣子。
- 江潯:江邊。
- 宣聖:漢平帝元始元年諡孔子爲褒成宣公。此後歷代王朝皆尊孔子爲聖人,詩文中多稱孔子爲宣聖。
- 揭訓:揭示教訓。
- 厥中恪如:其中的(道理)謹慎明確。
- 貫乎顯微:貫通於細微和明顯之處。
- 厥應晰如:它的迴應清晰明白。
- 燭時之幾:像蠟燭照亮當時的微妙之處。
- 嚌(jì):嘗。
- 胾(zì):大塊的肉。
- 孳孳(zī zī):同「孜孜」,勤勉的樣子。
翻譯
在癸巳年的春天,我從南方前往(某地)。 鮮明美好的你,跟我在江邊相遇。 江水盪漾着我的船,江流浩浩蕩蕩。 我們相互交流談話,於是獲得了彼此的喜好。 往昔在孔子那裏,揭示教誨留下準則。 綱要宏大條目詳細,清楚地記載在典籍中。 其中的道理謹慎明確,貫通於細微和明顯之處。 它的迴應清晰明白,像蠟燭照亮當時的微妙之機。 對微妙之機的審查要精細,以儲備其作用。 作用有利於道德的尊崇,無論動還是靜都沒有間隔。 顏回主張的廣博簡約,聖人的蘊意藉此流傳。 孟子死後道義隱匿,喧鬧吵嚷着不同的言論。 探索深奧的道理並遠承先哲,實際上依靠濂洛之學。 朱熹繼承它,打開了緊閉的關鍵。 就像那穀粒,經過舂打、揉搓、揚去糠秕、淘洗。 反覆更換衆多的工序,只是爲了做成飯食。 唉,那些繼承學問的人,爭相施展奇特、炫耀才能。 沒有品嚐那大塊的肉,只是口頭呈現(學問)。 以自己的想法爭相取勝,言辭繁瑣並非晶瑩透徹。 意念已經錯誤,如何能夠達到聖人的境界呢? 諂媚學問的君子,勤勉地自我努力。 不要排斥先賢,來顯示自己的長處。 萬古之中只有一個氣息,這個道是相同的極致。 獲取善的方面要寬廣,隨處都能獲得益處。 有疑問就可以辨析,確信就可以依據。 善的根本是大同,不要區分你我。
賞析
這首詩以贈黃用晦貢士爲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道德的思考。詩中首先敘述了與黃用晦在江邊相遇並交流的情景,然後回顧了孔子的教誨以及儒學的傳承。作者強調了學問應該注重實質,而不是隻追求表面的奇特和炫耀,批評了那些只說不做、意念錯誤的學者。同時,作者提倡向先賢學習,不要排斥他們,要以寬廣的胸懷獲取善的知識,認爲善的本質是大同,不應有你我的分別。整首詩語言古樸,富有哲理,通過對學問和道德的探討,表達了作者對求學者的期望和對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