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詠

· 鍾芳
案牘頓勞真俗務,精魂耗盡竟何功。 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風。 失志文皇遺董賈,得時虞帝擢夔龍。 伊誰卒負蒼生望,咄咄還書幾字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案牘(àn dú):官府文書。
  • 頓勞:頓時感到勞累。
  • 精魂:精神魂魄。
  • 炎蒸:暑熱燻蒸。
  • 烈士風:具有英勇壯烈氣概的風尚。
  • 失志:不得志。
  • 文皇:此詩中可能指唐太宗李世民。
  • 董賈:董仲舒和賈誼,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
  • 得時:獲得時機。
  • 虞帝: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舜,有虞氏,故稱虞帝。
  • (zhuó):提拔。
  • 夔龍:相傳是舜的兩位大臣,這裏泛指賢能之士。
  • 伊誰:何人。
  • 卒負:最終辜負。
  • 蒼生望:百姓的期望。
  • 咄咄(duō duō):表示驚詫或感嘆。

翻譯

處理官府文書真是讓人頓時感到勞累,這俗務耗盡了精神魂魄,又究竟有何功績呢?在八千里外那暑熱燻蒸的地方,遙想五百年前的壯烈風尚。不得志的文皇遺漏了董仲舒和賈誼這樣的人才,得時機的虞帝提拔了夔龍這樣的賢能之士。究竟是誰最終辜負了百姓的期望呢?感慨之下寫下這幾行字,卻也只是徒勞空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感慨和對人才選拔的思考。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處理案牘等事務的勞累和無意義感,體現出詩人對繁瑣俗務的厭倦。接下來,詩人通過對歷史的回顧,提到了文皇錯失人才和虞帝提拔賢士的對比,暗示了對當時社會人才選拔狀況的不滿。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辜負百姓期望的擔憂和無奈,以「咄咄還書幾字空」的空嘆結尾,抒發了心中的憤懣和失落。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潔有力,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

鍾芳

明廣東崖州人,改籍瓊山,字仲實。正德三年進士。嘉靖中累官至戶部右侍郎。有《皇極經世圖贊》、《續古今紀要》、《崖志略》、《鍾筠溪家藏集》。 ► 6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