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耽(dān):沉溺,入迷。
- 徇物:追求名利。
- 皋原:沼澤和原野。
- 禹躬三過:原指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裏比喻爲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
- 顏樂一瓢貧:孔子的弟子顏回,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裏表示安於貧困,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 牘案如麻:公文和案卷多得像亂麻。形容公務繁忙。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翻譯
踏入朝廷和市井好像是在追逐名利,退隱到沼澤原野是爲了保持自身的高潔。 遇到明主應像大禹治水般盡心盡力,求得良師要如顏回般安於貧困而樂於求道。 世間的人情就像下棋不斷翻新局面,公文案卷多得如亂麻堆積如虛幻的塵土。 頭髮白了還在追求官位究竟是爲了什麼,故鄉的桑樹和梓樹正凋零蕭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官場的厭倦。首聯通過對比進朝市和退皋原,表現了詩人對名利的反思和對高潔品質的追求。頷聯以大禹和顏回爲例,強調了爲國家盡力和安貧樂道的精神。頸聯將世情比作棋局,將牘案比作亂麻,形象地描繪了世事的變幻和公務的繁瑣。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無奈和對故鄉的思念,認爲追求官位到白頭並非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而故鄉卻在逐漸凋零。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反映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