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旌旗(jīng qí):旗幟的總稱。
- 偏師:指在主力軍翼側協助作戰的部隊。
- 獻俘:古代的一種軍禮,軍隊凱旋時,將所俘獲的俘虜獻於宗廟或皇帝,以顯示戰功。
- 皇威:皇帝的威嚴或皇權的威力。
- 嶺海:指兩廣地區。在古代,五嶺以南地區被稱爲嶺外,近海地區被稱爲海隅,故以「嶺海」泛稱兩 廣地區。
- 來蘇:形容百姓盼望明君來解脫其苦難。
翻譯
大軍的旗幟才指向前往桂林的路途,五路分兵出擊,五次獻上俘虜。從此皇帝的威嚴清掃了兩廣地區,不再需要百姓和官吏盼望能解脫苦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軍隊進入桂林後屢次取得勝利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對國家安定的期望。詩中通過「旌旗才指」「五發偏師五獻俘」等描述,展現了軍隊的強大和戰功的顯赫。「從此皇威清嶺海,不勞民吏望來蘇」則強調了這次勝利帶來的積極影響,即皇帝的威嚴得以彰顯,百姓和官吏不再遭受苦難,對地區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的改變。整首詩氣勢恢宏,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對國家繁榮的憧憬。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