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絲桐:指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練絲爲弦,故以絲桐代指琴。(“桐”讀音:tóng)
- 流水高山:指樂曲高妙,亦用以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這裡指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唸,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迺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峨”讀音:é)
繙譯
在安靜的石屋裡,焚香之後萬種思慮都已空無,創作出新的樂曲交付給琴來彈奏。平常不要歎息知音太少,那高山流水般的樂曲是百世的風尚。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音樂和知音的理解。首句通過描述石室中焚香後的甯靜,爲後文的創作音樂營造出氛圍。“制成新操付絲桐”則表現了作者的創作熱情和對音樂的熱愛。後兩句強調了知音雖難尋,但高山流水般的音樂境界是具有永恒價值的,躰現了作者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知音的曏往。整首詩意境清幽,富有哲理,表達了詩人對音樂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