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如水王公

別緒不可道,愁心枉自持。 感公磊落意,少致胸中詞。 男兒挾憤惋,不獨飢渴私。 羽翼恨弗長,放志欲何之。 憶昔少年日,飛騰竊自期。 白起小豎子,終軍黃口兒。 破趙未足齒,請纓空博嗤。 努力事雕琢,振足效驅馳。 負薪誠黽勉,掛角頓忘疲。 思窺三略祕,擬集九流奇。 倫類數見推,縱橫邁等夷。 將翻雕翮疏,肯學燕棲卑。 此意竟何爲,風塵久自疑。 空存骯髒骨,莫辨虎羊皮。 射策阻不報,握芳知贈誰。 蹉跎三十載,浪跡越江湄。 貂敝鶉仍結,金空囊欲垂。 觸首罾繳礙,曳履雌黃隨。 同學寧傾耳,居高詎俯眉。 泣枯憐鮒涸,敝策怪駘遲。 我公瀏遠覽,晉接耀光儀。 道德餘夙仰,風流世所師。 飲我甘露醴,映我鵷鸞姿。 白日驅潛魅,青天躍絳螭。 似珠求合浦,如桂拂瑤池。 自喜占星聚,何知傷路岐。 朝憑蜃海閣,暮擁雍州騎。 秦越逾萬里,幽蘭徒見思。 大臣赴功業,崎嶇豈所辭。 空憐杕杜弱,莫靠甘棠孳。 意苦詞彌澀,憂多步雅危。 平生少知己,況乃悲春離。 病馬猶思策,枯條且欲披。 終當奮長劍,不負信陵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磊落:形容胸懷坦白。
  • 挾憤惋:懷着悲憤和遺憾。挾(xié),懷着。憤惋,憤恨和遺憾。
  • 羽翼: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 雕琢:指對文章進行精心修改。
  • 驅馳:盡力奔走效勞。
  • 黽勉(mǐn miǎn):努力,盡力。
  • 三略:古代兵書。
  • 九流:指先秦的九個學術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
  • 等夷:同輩,相等。
  • 雕翮(hé):雕的翅膀,比喻傑出的人才。
  • 骯髒(kǎng zǎng):高亢剛直的樣子。
  • 罾繳(zēng zhuó):獵取飛鳥的射具,比喻陷害他人的陰謀。
  • 雌黃:本是一種礦物,可用來塗改文字,這裏指隨口亂說的話。
  • 甘露醴:甜美的露水和美酒,比喻美好的事物。
  • 鵷鸞(yuān luán):傳說中像鳳凰的鳥,這裏比喻賢才。
  • 絳螭(jiàng chī):紅色的無角龍,這裏指顯貴之人乘坐的馬車。
  • 合浦:漢代郡名,以產珍珠著名。
  • 杕杜(dì dù):孤獨的樹木,比喻孤立無援。
  • 甘棠:傳說周武王時,召伯巡行南國,曾在甘棠樹下休息,後人思念他,作《甘棠》詩。這裏指可供人依靠的有德之人。

翻譯

離別的情緒難以言說,憂愁的心情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感激您胸懷坦白的情意,才稍稍表達一下我心中的話語。 男兒懷着悲憤和遺憾,不只是爲了個人的溫飽需求。遺憾自己的輔佐力量還不夠強大,放縱自己的志向又能去到哪裏呢。 回憶往昔少年時光,曾暗自期望能夠飛黃騰達。白起不過是個小子,終軍也是個年輕後生。攻破趙國不值得稱道,自請從軍卻只能空遭嘲笑。 努力致力於文章的精心修改,振作精神盡力奔走效勞。背柴努力勞作,讀書刻苦到把掛角讀書的疲勞都忘記了。想要探究兵書的奧祕,打算彙集九流的奇異之處。 在同輩中多次受到推崇,在才能上超過衆人。想要展開傑出的翅膀高飛,怎麼肯學燕子棲息在低處。這一番心意究竟是爲了什麼,在塵世中長久以來自己也感到疑惑。 空有一身高亢剛直的風骨,卻難以分辨是虎是羊。參加考試卻受阻沒有消息,手中握着芳草卻不知道能送給誰。虛度了三十年光陰,在越江岸邊漂泊流浪。 貂皮破了鵪鶉毛的衣服還穿着,錢財空了口袋也要垂下來了。頭觸碰着獵取飛鳥的陷阱,腳拖着被人隨口亂說的指責。 同學們不願傾聽,處於高位的人又怎會低頭看我。爲乾枯的魚感到悲哀,爲破舊的馬鞭感到奇怪它的遲緩。 我公所看到的廣闊深遠,接待我時閃耀着光彩和威儀。您的道德我一直以來都敬仰,您的風流是世人所學習的榜樣。 您給我飲甜美的露水和美酒,映照着我如賢才一般的身姿。白天能驅趕潛藏的鬼魅,青天之上像紅色的無角龍飛躍。 像珍珠在合浦被尋求,如桂樹輕拂瑤池。自己爲能與您相聚而高興,又怎知會爲離別之路而傷心。 早上靠着蜃海閣,傍晚擁有雍州的駿馬。秦越相隔萬里之遙,只能徒然地思念着幽蘭。大臣奔赴功業,即使道路崎嶇又怎能推辭。 只可憐自己像孤獨的樹木般弱小,不能依靠像召伯這樣可供依靠的有德之人。心中愁苦言辭更加苦澀,憂愁過多步伐也變得不穩。 我這一生很少有知己,更何況是在悲傷的春天離別。病馬尚且想着馬鞭,乾枯的樹枝也想要重新煥發生機。最終應當奮力揮動長劍,不辜負信陵君那樣的知遇之恩。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韓上桂寫給王公的離別之作,詩中充滿了詩人對自己人生的感慨、對王公的敬仰以及對離別的悲傷。

詩的開頭表達了離別的愁緒,接着回憶了自己年輕時的抱負和努力,但卻遭遇了種種挫折和不如意。詩人以白起、終軍等歷史人物自比,表現出自己的壯志未酬。然後,詩人描述了自己在塵世中的困境和迷茫,空有抱負卻無處施展,才華得不到認可。

詩中對王公的描寫充滿了敬仰之情,王公的道德和風流成爲詩人所欽佩的對象,王公對詩人的賞識和款待也讓詩人感到溫暖和感激。然而,離別終究到來,詩人在欣喜與王公相聚的同時,也爲即將的離別而感到悲傷。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豐富,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和比喻,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詩人通過對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望,表達了一種不屈服於命運、努力追求理想的精神。同時,詩中的離別之情也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無奈。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