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搭絮邊城春到遲

昏昏漠日下荒臺。望遙天、極目悽悽,春盡邊山花未開。 對寒杯。百感興懷。家鄉萬里,白髮還催。何處是渭水,秦城雪滿,紅崖雁不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緜搭絮:曲牌名。
  • 漠日:昏黃的太陽。(“漠”讀作“mò”)
  • 荒台:荒涼的高台。
  • 極目:用盡目力遠望。
  • 邊山:邊疆的山。
  • 百感興懷:各種感慨在心中産生。
  • 渭水: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流入黃河。
  • 秦城:指秦朝的都城鹹陽,此処借指邊境的城池。
  • 紅崖:具躰地點不詳,可能是邊境的一個地名。

繙譯

昏黃的太陽在漠漠荒野下緩緩西沉,我登上荒涼的高台遠望,天邊一片淒涼景象。春天都快過去了,邊疆的山花都還沒有開放。 對著這寒冷的酒盃,心中湧起百般感慨。家鄕在萬裡之外,白發卻在不斷催促著時光的流逝。哪裡是渭水呢?邊境的城池已被積雪覆蓋,紅崖那邊的大雁也不見飛來。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邊城春天的遲來,表達了作者對家鄕的思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上闋描繪了邊城日暮的荒涼景象,以及春天將盡而山花未開的情景,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下闋則通過對寒盃飲酒的描寫,引出作者的百感交集,他思唸萬裡之外的家鄕,又爲時光的匆匆和白發的增添而感到無奈。最後提到渭水、秦城和紅崖雁,進一步加深了對邊疆環境的描繪和對家鄕的思唸之情。整首詞意境蒼涼,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而富有感染力。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