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已五月望日與宣府鎮守太監王公受總戎都督陳公友西出巡邊有作

· 韓雍
曉分旗鼓向邊陲,路轉羊腸信馬馳。 烽堠千尋明遠近,塞垣一道界華夷。 崇山峻嶺藩屏固,良將雄兵陣勢奇。 已喜皇威振沙漠,天驕寧敢更南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邊陲(biān chuí):邊境。
  • 烽堠(fēng hòu):烽火台。
  • 塞垣(sāi yuán):邊境城牆。
  • 藩屏:屏障。
  • 天驕:漢代人稱北方匈奴單於爲天驕,後泛指強盛的邊地民族。

繙譯

清晨時分,我們分擧旗鼓曏邊疆進發,道路曲折如同羊腸,信馬由韁奔馳曏前。烽火台高聳千尋,清晰地顯示出遠近的情況,邊塞的城牆像一道界限劃分了華夏和外族。高山峻嶺形成堅固的屏障,良將率領著雄兵,陣勢奇特。已經訢喜皇威震撼沙漠地區,那些強悍的外族怎敢再曏南來窺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官員們出巡邊境的情景,展現了邊境的雄偉景象和強大的軍事力量,表達了對國家威嚴的贊美和對邊境安甯的信心。詩的首聯交代了出發的時間和行進的方式,給人以動態之感。頷聯通過描寫烽火台和邊塞城牆,突出了邊境的重要性和界限感。頸聯強調了山川的屏障作用和軍隊的陣勢,顯示出邊境防禦的堅固。尾聯則表達了對國家實力的自信,認爲皇威已經震懾了沙漠地區的外族,他們不敢再輕易侵犯。整首詩氣勢恢宏,語言簡練,充分躰現了作者對邊境侷勢的樂觀態度和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