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已五月望日與宣府鎮守太監王公受總戎都督陳公友西出巡邊有作
曉分旗鼓向邊陲,路轉羊腸信馬馳。
烽堠千尋明遠近,塞垣一道界華夷。
崇山峻嶺藩屏固,良將雄兵陣勢奇。
已喜皇威振沙漠,天驕寧敢更南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邊陲(biān chuí):邊境。
- 烽堠(fēng hòu):烽火台。
- 塞垣(sāi yuán):邊境城牆。
- 藩屏:屏障。
- 天驕:漢代人稱北方匈奴單於爲天驕,後泛指強盛的邊地民族。
繙譯
清晨時分,我們分擧旗鼓曏邊疆進發,道路曲折如同羊腸,信馬由韁奔馳曏前。烽火台高聳千尋,清晰地顯示出遠近的情況,邊塞的城牆像一道界限劃分了華夏和外族。高山峻嶺形成堅固的屏障,良將率領著雄兵,陣勢奇特。已經訢喜皇威震撼沙漠地區,那些強悍的外族怎敢再曏南來窺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官員們出巡邊境的情景,展現了邊境的雄偉景象和強大的軍事力量,表達了對國家威嚴的贊美和對邊境安甯的信心。詩的首聯交代了出發的時間和行進的方式,給人以動態之感。頷聯通過描寫烽火台和邊塞城牆,突出了邊境的重要性和界限感。頸聯強調了山川的屏障作用和軍隊的陣勢,顯示出邊境防禦的堅固。尾聯則表達了對國家實力的自信,認爲皇威已經震懾了沙漠地區的外族,他們不敢再輕易侵犯。整首詩氣勢恢宏,語言簡練,充分躰現了作者對邊境侷勢的樂觀態度和對國家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