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薛司寇

· 韓雍
歷轉華階三十春,可堪倏忽謝昌辰。 兩京無復司邦禁,四海空期秉國鈞。 彝鼎勳名成往事,斗山光采憶斯人。 同朝未致生芻奠,滿眼西風倍愴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階:高位。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 昌辰:良辰,這裏指盛世。
  • 兩京:明朝的北京和南京。
  • 司邦禁:掌管國家的法紀。
  • 四海:天下。
  • :期望。
  • 秉國鈞:執掌國家大政。
  •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青銅禮器,這裏指功業。
  • 勳名:功名。
  • 斗山:比喻人們對死者的敬仰,這裏指薛司寇的品德和威望。
  • 生芻奠(chú diàn):表示對死者的祭奠,這裏指作者來不及爲薛司寇祭奠。

翻譯

在高位上歷經了三十個春秋,怎料突然間就告別了這盛世年華。北京和南京不再有他掌管國家法紀,天下之人空自期望他能執掌國家大政。他的功業功名已成往事,想起他如高山般的品德和威望令人懷念。我與他同朝爲官,卻來不及爲他送上祭奠之物,滿眼西風,倍感悲傷。

賞析

這首詩是韓雍爲悼念薛司寇而作。詩的首聯表達了對薛司寇歷經多年卻突然離世的悲痛和惋惜。頷聯則強調了薛司寇在國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離去使得國家失去了一位能臣,人們對他的期望也落空了。頸聯通過回憶薛司寇的功業和品德,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懷念。尾聯則描述了作者來不及爲薛司寇祭奠的遺憾和內心的悲傷,西風的描寫更增添了淒涼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薛司寇的讚美和懷念,體現了作者對友人離世的沉痛之情。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