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貺宴張氏梅臺

京洛春何早,憑高種嶺梅。 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 青女工黏綴,霜娥巧剪裁。 崑山雲滿谷,蓬堵浪成堆。 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 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 不使光風散,曾無夜色催。 人稠衣馥郁,地狹舞徘徊。 民服召公化,時推何遜才。 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
拼音

所属合集

#梅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君貺(kuàng):王拱辰的字,北宋官員。張氏梅臺:張氏所建的觀賞梅花的高臺。
  • 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和洛陽。
  • 憑高:憑藉高處。
  • 紛披:形容枝葉茂盛,四下披散的樣子。
  • 爛漫:意爲光彩四射,絢麗多彩。這裏指梅花盛開的樣子。
  • 青女:神話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這裏是指青女施展法力用黏綴的方式讓梅花綻放。
  • 霜娥:即嫦娥,這裏代指霜雪。以霜娥剪裁來形容梅花彷彿精心裁剪而成。
  • 崑山:即崑崙山,常用來指代仙境中的山,傳說崑崙山多美玉。這裏形容梅花如崑崙山之雲佈滿山谷。
  • 蓬堵:這裏應是形容梅花盛開像蓬鬆的壁壘,「堵」原意是牆壁。
  • 勢擁:指梅花盛開的氣勢簇擁在一起。
  • 蜺(ní)旌:古代一種以彩羽爲飾的旌旗,這裏用其形容梅花如華麗的旌旗。
  • ****羾(gòng):飛,往。文中說蜺旌羾天起,形容梅花盛開的壯觀像旌旗直飛上天。
  • 練甲洗兵:洗練鎧甲兵器,意味着戰爭結束後休養生息。這裏以梅花之勢比喻太平景象。
  • 光風:雨止日出時的和風,也泛指美好的風光。此處指美好的景象不消散。
  • 淹留:長期逗留、停留。
  • 文酒:指文章與飲酒遊樂,代表一種雅事。
  • 璧月:像璧玉一樣圓而美的月亮。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指張氏梅臺。

翻譯

汴京和洛陽的春天來得多麼早啊,人們在高處種滿了山嶺上的梅花。

百株梅花肆意繁茂地生長,密密麻麻,忽然有一天絢麗多彩地盛開。

就好像是掌管霜雪的青女精心黏綴而成,又似嫦娥巧妙剪裁一般神奇。

那盛開的梅花猶如崑崙山的雲佈滿山谷,又好似蓬亂的壁壘形成層層浪堆。

梅花簇擁着在酒杯前形成美景,香氣從宴席下面輕輕飄來。

梅花像絢爛的霓旌直飛上天,又像洗練的兵器,展現出太平的氣象。

美好的風光不會消散,就連夜色也不曾催促人們離去。

人多得衣服上都沾滿了濃郁的花香,場地雖小但舞者依舊自在徘徊舞蹈。

民衆都感懷召公的教化(這裏表達地方治理良好之意) ,而聚會之時又推舉出像何遜一樣富有才華的人(誇讚參與聚會者有才)。

大家沉浸在這文章與美酒的歡樂之中,不知不覺明月已經升上了美麗的梅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氏梅臺梅花盛開的壯麗場景和聚會時的歡樂氛圍,語言華麗且富有想象力。開篇點明京洛春天來得早,引出在高處種植的嶺梅,爲後文梅花盛開的奇景做鋪墊。頷聯「紛披百株密,爛漫一朝開」生動地展現了梅花盛開的繁茂與突然,給人一種驚喜之感。頸聯運用神話典故,將青女、霜娥引入,把梅花的綻放描繪成仙人的傑作,增添了梅花的神祕與美麗。「崑山雲滿谷,蓬堵浪成堆」則用奇特的比喻,從視覺上更直觀地呈現出梅花盛開如雲海、浪堆般的壯觀景象。

詩的後半部分從梅花的景觀轉向聚會現場,「勢擁樽前合,香從席下來」體現出梅花與聚會相互交融的美妙氛圍,「蜺旌羾天起,練甲洗兵回」借梅花之勢暗喻太平盛世。「不使光風散,曾無夜色催」進一步表現出聚會衆人沉醉於美好景色與氛圍之中,流連忘返。最後通過對民衆受良好教化和聚會者才華的描述,昇華了聚會在文化和人文精神層面的意義。整首詩情景交融,辭藻瑰麗,既描繪出梅花盛開的美景,又蘊含着聚會的歡樂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司馬光

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