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日(shàng sì rì):古代節日,漢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爲「上巳」,魏晉以後,定爲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 太學: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
- 諸同舍:各位同學。
- 冠蓋:官員的冠服和車乘,這裏指官員或士大夫。
- 遊絲:飄蕩在空中的蛛絲。
- 縈(yíng):繚繞。
- 展:伸展。
- 狂絮:飛揚的柳絮。
- 積弩:指連弩車,古代的一種戰車。這裏借指戰爭的遺風。
- 蘭亭:指蘭亭會,是東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的宴集之事。
- 詠沂水:《論語》中曾點所說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嚮往。
- 舞雩(yú):古代求雨的壇。
翻譯
官員和士大夫們的車乘與冠服緊緊相依,名園中的花兒尚未稀疏。 飄蕩的蛛絲繚繞又伸展,狂亂的柳絮墜下又飛揚。 戰爭遺留的風俗粗陋,蘭亭雅集的舊俗也式微。 哪裏比得上在沂水中暢遊歌詠,穿着春服在舞雩臺上舞罷歸來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上巳日在王都尉園中的情景。詩的前兩句通過「冠蓋鬱相依」和「名園花未稀」,展現了熱鬧的場景和美好的園景。接下來的「遊絲縈復展,狂絮墮還飛」,細緻地描寫了自然景象,遊絲和狂絮的動態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感。「積弩遺風陋,蘭亭舊俗微」則表達了對戰爭遺風的不滿和對蘭亭雅集舊俗式微的感慨。最後兩句「何如詠沂水,春服舞雩歸」,借用《論語》中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自由的嚮往,以及對世俗的某種超脫態度。整首詩意境優美,既有對現實的觀察,又有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

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