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寄謝張明府

歷盡羊腸路幾千,何緣孤棹到中川。 乘流幸借張融舸,被酒兼如李白船。 政樂已聞歌瑞麥,官貧時自賦貪泉。 明廷此日甄羣吏,會有褒書下九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ào):船槳,這裡代指船。
  • :河流。
  • 乘流:順著水流。
  • 張融舸(gě):南朝齊張融乘船時,放任不羈,曾說:“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此処借指自己的船。
  • 被酒:中酒,即醉酒。
  • 瑞麥:一株多穗或異株同穗之麥。古時以爲是吉祥之兆。
  • 貪泉:在今廣東省南海縣。相傳飲此水者,易廉潔之操爲貪得。這裡說即使官貧,也不會改變操守。

繙譯

走過了不知多少曲折的山路,是什麽緣由讓我這孤船來到了這條河流中央。我順著水流,幸運地乘坐著像張融那樣放任不羈的船,醉酒時的狀態又如李白乘船時一般灑脫。已經聽聞張明府因政通人和而有瑞麥之祥兆,哪怕官貧也能像飲貪泉之水卻堅守廉潔一樣保持操守。朝廷在這一天甄別衆多官吏,將會有褒獎的詔書從九天之上降下。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舟行途中寄給張明府的作品。詩中首先表達了自己歷經艱難後到達河流中央的感慨,接著通過借張融舸和李白船來形容自己的行程和心境,既有放任灑脫之感,又有對張明府的贊美。詩中提到張明府政樂歌瑞麥,官貧賦貪泉,贊敭了他的政勣和廉潔操守。最後表達了對朝廷能夠賞識和褒獎賢能官吏的期望。整首詩意境開濶,情感真摯,用典恰儅,既展現了作者的文學素養,又表達了對張明府的敬意和對朝政的期待。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