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戌:干支紀年中的一個年份。
- 曛(xūn):落日的餘光。
- 歲殘:年終,歲末。
- 白鶴: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爲祥瑞之鳥,這裏可能象徵着美好的事物或傳說。
- 堯代:唐堯時代,傳說中上古的理想時代,以其仁德和治世而聞名。
- 黃羊:據《後漢書·陰識傳》記載,「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竈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 後以「黃羊祀竈」爲典,表示向神求福,祈求吉祥。
- 逋客(bū kè):指逃亡的人;避世之人;漂泊流亡的人。
- 星霜:指年歲,時光。
- 草堂:常指隱士的居所。
- 蟋蟀:古詩詞中常用來表達時光的流逝或悲傷的情緒。
- 嘉平:臘月的別稱。
- 桃津:傳說中的仙境,是人們嚮往的美好地方。
- 紫氛:紫氣,古代認爲是祥瑞之氣。
翻譯
山市在傍晚的餘暉中依舊喧鬧,年終之時人事繁雜紛紛擾擾。 在橋上遇見白鶴,談論起堯的時代,家中缺乏黃羊,不像竈君能得到福佑。 漂泊之人的歲月容易流逝改變,草堂中的蟋蟀聲讓人不堪聽聞。 臘月裏想要向那桃津仙境詢問,何處可以騎着茅草飛昇上那祥瑞的紫氣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歲暮之時的景象和詩人的心境。詩的首聯通過描寫山市的喧鬧和歲末人事的紛雜,營造出一種繁忙而又有些混亂的氛圍。頷聯中提到的「白鶴談堯代」,蘊含着對美好時代的嚮往,而「家乏黃羊似竈君」則暗示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對福運的渴望。頸聯進一步表達了時光易逝和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內心的苦悶。尾聯則以向桃津仙境發問的方式,表現出詩人對美好、祥瑞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的某種逃避心態。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複雜,反映了詩人在歲末之際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