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田父
清晨造田父,設饌當前廬。
呼兒出揖客,汛地先掃除。
歡客啜糝羹,年荒無旨蔬。
物薄禮乃豐,情親心已舒。
感此坐復起,一飽不顧餘。
誰雲賤可鄙,秖覺貴自疏。
不見閭里間,坐食常晏如。
如何肉食者,闊絕嚴追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造:拜訪。
- 田父:老農。
- 饌(zhuàn):飲食,吃喝。
- 揖客:向客人拱手行禮。
- 汛地:清掃的地方。
- 糝羹(shēn gēng):用米屑等煮成的濃湯。
- 旨蔬:美味的蔬菜。
- 閭里(lǘ lǐ):平民聚居處。
-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 追胥:指徵斂的小吏。
翻譯
清晨我去拜訪一位老農,他在屋前擺好了飯菜。他叫兒子出來向我拱手行禮,先把清掃的地方打掃乾淨。高興地讓客人喝着糝羹,因爲年成不好沒有美味的蔬菜。東西雖少但禮節卻很豐厚,感情親密心裏也很舒暢。我爲此感動得坐起又站起,吃了個飽不再考慮其他。誰說貧賤是可鄙的,只覺得富貴讓人變得生疏。沒看到平民聚居的地方,人們安閒地生活着。爲什麼那些吃肉的人,卻與百姓隔絕,連征斂的小吏都嚴厲無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拜訪一位老農的情景,通過對老農熱情款待以及生活狀況的描述,表達了對農民質樸生活的讚美和對社會不公的批判。詩中先寫老農的熱情好客,儘管年成不好,食物簡單,但禮節周到,讓詩人感受到了真摯的情誼,也讓他頗爲感動。接着,詩人通過對比,認爲貧賤之人的生活雖然簡樸,但充滿了親情和溫暖,而富貴之人卻與百姓疏遠,表現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最後,詩中提到「肉食者」與百姓的隔絕以及嚴厲的征斂,進一步深化了這種批判。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