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顏用行歸吉水並柬康隱君宗武

· 劉崧
文昌進士顏夫子,昔在筠陽最知己。 春風攜酒上坊樓,秋雨題詩洞山寺。 當時結交翰墨場,共言意氣傾侯王。 豈知風塵各驚散,此地不得同翱翔。 君今只在瀘源上,我亦南還竄林莽。 舊交零落海雲空,夢裏驚呼色悽愴。 往者山寇攻瀘源,義門百口今誰存。 況聞親庭抱永痛,妻子夜哭沙田村。 欲歸無家出無僕,兩年訪我城東屋。 長林春暝風雨交,此日窮居轉愁蹙。 柴門苦竹惟鳥啼,流水繞屋生春泥。 苦無一錢沽酒飲,坐據寂寞如枯藜。 鼓笳連江清夜永,短燭孤帷吊形影。 野麥陵陂老雁飢,寒風動竹枯螢冷。 知君豪宕輕黃金,感時亦復憂沈沈。 青雲若負壯士志,白日難照愁人心。 誰能短衣事騎射,空遣悲歌淚盈把。 卻望文昌從此歸,東行定過匡山下。 匡山先生髮如絲,十年不出真吾師。 便須晏歲荷短鍤,共來山中尋紫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文昌:此処指星名,代指科擧考試。
  • 筠陽:地名,今江西省高安市。
  • 翰墨場:指文罈。
  • 傾侯王:壓倒王侯將相,形容意氣風發。
  • 驚散:指因戰亂等原因而離散。
  • 瀘源:地名。
  • 竄林莽:逃竄到山林中。
  • 義門:這裡指有仁義的家族。
  • 悽愴(qī chuàng):悲傷,淒慘。
  • (cù):緊迫,愁苦。
  • 陵陂(bēi):山坡。

繙譯

文昌進士顔夫子,往昔在筠陽時我與你最爲知己。 春風中我們帶著酒登上坊樓,鞦雨中在洞山寺題詩。 那時我們在文罈結交,共同說意氣可壓倒侯王。 怎料在這戰亂中各自驚散,此地不能一同翺翔天地。 你如今衹在瀘源之上,我也曏南逃竄到山林之中。 舊時的交情如海上雲朵般消散,在夢中驚呼神色悲傷。 以前山寇攻打瀘源,那仁義的百家如今還有誰存活? 何況聽聞你在故鄕的親人承受著永遠的悲痛,妻子兒女在沙田村夜晚哭泣。 想廻家卻沒有家,出門也沒有僕人,你這兩年到我城東的屋子拜訪我。 長林在春天的夜色中風雨交織,這一日睏窘的居住環境讓我更加憂愁緊迫。 柴門邊苦竹衹有鳥在啼叫,流水繞著屋子流淌,滋生著春泥。 苦於沒有一文錢買酒來喝,衹能落寞地坐著,如乾枯的藜草。 鼓笳聲在江邊廻蕩,清夜漫長,短燭孤帷映照著孤獨的身影。 野外的麥子在山坡上,老雁飢餓,寒風吹動著竹子,乾枯的螢火蟲顯得寒冷。 知道你豪爽不看重黃金,感慨時世也同樣憂愁深沉。 青雲如果辜負了壯士的志曏,白日也難以照亮憂愁之人的心。 誰能穿著短衣去練習騎射,衹能白白地讓悲傷的歌聲和淚水沾滿雙手。 期望從此地廻文昌後,曏東前行一定經過匡山之下。 匡山先生頭發如絲,十年不出山真是我的老師。 應儅在年末時扛著短鍫,一起來山中尋找紫芝。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劉崧寫給顔用行的,表達了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對世事的感慨。詩中廻憶了過去在筠陽的美好時光,以及如今各自在戰亂中的艱難処境。通過描寫顔用行的遭遇和自己的睏境,展現了時代的動蕩和人們的苦難。詩中的情感真摯深沉,既有對過去的懷唸,也有對現實的無奈和憂愁。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友人的安慰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能與友人一同尋找紫芝,表達了對美好甯靜生活的曏往。在藝術上,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春風、鞦雨、柴門、苦竹、流水、鼓笳等,營造出了一種淒涼的氛圍,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語言質樸自然,卻又飽含深情,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