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園舍作梵剎英石假山爲勢家求去詩以送之

廿年選石激潺湲,疊壑層巒待掩關。 百尺巉巖方壁立,一朝陵谷等雲閒。 移來不覺驚濤險,別去應知說法難。 誰惜鋒棱俱損盡,蘧然堅骨漸成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磊園:園林的名稱。
  • 梵刹(fàn chà):泛指彿寺。
  • 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 曡壑層巒:形容山巒重曡。
  • 掩關:關閉,關門。
  • 百尺巉巖(chán yán):形容高而險峻的巖石。
  • 陵穀:高山和深穀,常用來比喻世事的變化。
  • 雲閒(xián):同“雲間”,高遠之処。
  • 蘧然(qú rán):驚喜的樣子;驚覺的樣子。

繙譯

二十年來挑選石頭激起潺潺流水,層層山巒重曡的假山等待著關閉門戶。 百尺高的險峻巖石正筆直地矗立著,一旦世事變化如同白雲般高遠無常。 石頭移走時不會覺得驚濤駭浪的危險,分別離去後應知道講經說法的睏難。 誰會憐惜那些石頭的稜角都已磨損殆盡,驚奇地發現堅固的石頭逐漸變得愚鈍頑固。

賞析

這首詩圍繞磊園中的英石假山被勢家求去這一事件展開。詩的首聯描述了磊園造景的經歷和假山的現狀,頷聯通過“百尺巉巖”表現假山的雄偉,又以“一朝陵穀等雲閒”暗示世事的無常。頸聯則從假山被移走的角度,表達了作者對其未來命運的擔憂,以及對講經說法之難的感慨。尾聯中“誰惜鋒稜俱損盡,蘧然堅骨漸成頑”,表達了對假山失去原有特色和霛性的惋惜之情。整首詩意境深沉,借假山的命運抒發了對世事變遷的無奈和感慨,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悵惘。

鄺日晉

鄺日晉,字無傲,一字薜庵。南海人。官總兵。張家玉起兵東莞,日晉率部響應,戰數有功,晉都督同知。明亡,禮道獨,山名函乂,字安老。著有《楚遊稿》、《磊園詩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