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穆陵關

介馬臨戎壁壘新,連天烽火嘆無民。 揮戈欲洗山河色,仗策思援飢溺人。 安奠蒼生千古事,掃除逋寇八年塵。 攜歸兩袖清風去,坐看閒雲不厭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介馬:披甲的戰馬。
  • 臨戎:親臨戰陣。
  • 壁壘:防禦工事。
  • 仗策:手持馬鞭。策,趕馬的棍子。
  • 飢溺:比喻生活痛苦的人民。
  • 逋寇:流寇,逃竄的賊寇。逋(bū)。
  • 蒼生:指百姓。

翻譯

披甲的戰馬來到戰陣前面對新的防禦工事,連天的烽火讓人嘆息沒有了百姓。揮舞長戈想要洗淨被污染的山河的本色,手持馬鞭想着救援處於痛苦中的人民。安定天下百姓是千古的大事,掃除逃竄賊寇多年的塵埃。帶着兩袖清風歸去,坐着看悠閒的雲朵也不會厭煩貧困。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詩人面對戰亂的感慨和擔當。詩中通過「連天烽火嘆無民」表達了對百姓因戰爭遭受苦難的痛惜。「揮戈欲洗山河色,仗策思援飢溺人」體現了詩人立志恢復山河、拯救百姓的豪情壯志。「安奠蒼生千古事」強調了安定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掃除逋寇八年塵」則表明了詩人堅定對抗賊寇的決心。最後「攜歸兩袖清風去,坐看閒雲不厭貧」顯示了詩人的清正廉潔和豁達心境。整體上,這首詩境界開闊,情感深沉,展示了詩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品質。

盧象升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建鬥,號九臺。善射,有將略。天啓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崇禎初,累遷右參政兼副使,又進按察使,嚴於治軍,屢次擊退進入畿輔之農民軍。七年,以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與陳奇瑜連破漢南一帶的農民軍。八年,受命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尋加督山西、陝西軍務,賜尚方劍,與總督洪承疇合力圍攻中原農民軍。九年,清兵由喜峯口入關。象升奉詔入衛,而清兵已去。十一年,清兵再入關,受命督天下兵,而所部實不滿二萬,又受楊嗣昌、高起潛掣肘,孤軍苦戰,十二月,在鉅鹿蒿水橋兵敗陣亡。南明弘光諡忠烈,清諡忠肅。有《忠肅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