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野望

滔滔江漢引微茫,川路西來蜀道長。 象齒舊通周貢賦,蠶叢新叛漢衣裳。 雨消青草湖頭瘴,葉落黃陵廟裏霜。 十二碧峯看不見,空令神女怨高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滔滔(tāo tāo):形容水勢盛大的樣子。
  • 江漢:長江和漢水。
  • 微茫:隱約模糊,不清楚。
  • 川路:路途。
  • 象齒:象牙。
  • 貢賦:向朝廷進獻的物品和賦稅。
  • 蠶叢:傳說中古代蜀王的名字,此指代蜀地。
  • 衣(yì)裳:這裏指漢家的統治或文化。
  • 青草湖:古五湖之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西南。
  • (zhàng):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從前認爲是瘧疾等傳染病的病原。
  • 黃陵廟:在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葬於此。
  • 十二碧峯:指巫山十二峯。
  • 高唐:戰國時楚國臺觀名,在雲夢澤中。宋玉曾作《高唐賦》,寫楚王遊高唐,夢見巫山神女。

翻譯

長江和漢水波濤滾滾,引出一片迷濛景象,從西邊通往蜀地的路途漫長。以前通過象牙與周朝建立了貢賦關係,如今蜀地的蠶叢之民卻背叛了漢朝的統治。雨水消除了青草湖邊的瘴氣,黃陵廟裏的樹葉飄落,帶着秋霜。那巫山的十二碧峯看不見了,只能讓神女空自埋怨那高唐的夢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荊門地區的景色以及歷史變遷,透露出一種滄桑和感慨。首聯寫江漢水勢浩大,引出通往蜀地的道路漫長,營造出一種廣闊而悠遠的意境。頷聯通過象齒貢賦和蠶叢叛漢的對比,反映了歷史的變遷和地區的動盪。頸聯描繪了雨消瘴氣和葉落帶霜的景象,增添了一絲蕭索之感。尾聯提到看不見巫山十二峯,讓神女空怨高唐,給人以一種悵惘和虛幻的感覺。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優美,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感懷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思索和感慨。

錢希言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簡棲。少遇家難,避居蘇州。博覽好學,刻意爲聲詩,頗有聲譽。但恃才負氣,稍不如意,即矢口漫罵,人皆苦之。後以窮死。有《遼志》、《劍通》等,皆佚。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