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羅復謙陳楚良熊隆祖

· 黎貞
蕭蕭戎馬客襄平,歲晚相逢始識荊。 愧我蹉跎如孑立,憐君邂逅若平生。 琴書夜月青氈帳,詩酒春風細柳營。 貧賤十年知世態,死生今日見交情。 蓴鱸興動思張翰,雞黍期寒笑巨卿。 霜落雁羣離朔漠,天高鵬運轉南溟。 匡廬風物牽情遠,庾嶺江山入夢清。 攜手河梁忍分袂,幾時重與話寒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戎馬:本指戰馬,借指軍事、戰爭。(「戎」讀作「róng」)
  • 襄平:古代地名,今遼寧遼陽。
  • 識荊:表示初次結識的敬辭。
  • 蹉跎:光陰虛度,時間白白地過去。(「蹉」讀作「cuō」,「跎」讀作「tuó」)
  • 孑立:孤立無依。(「孑」讀作「jié」)
  • 邂逅:不期而遇。(「邂」讀作「xiè」,「逅」讀作「hòu」)
  • 蓴鱸:代指思鄉之情,源於西晉張翰的典故。
  • 雞黍:指招待客人的飯菜,也用於表示朋友之間的情誼。(「黍」讀作「shǔ」)
  • 朔漠:北方沙漠地帶。(「朔」讀作「shuò」)
  • 南溟:南方的大海。(「溟」讀作「míng」)

翻譯

在充滿戰亂的襄平,我這個身處戎馬之中的人,在這一年的年末才與你們相識。我慚愧自己虛度光陰,孤獨無依,而慶幸你們的不期而遇,讓我感覺如同遇見了故交。在月夜的青氈帳中,我們撫琴讀書;在春風裏的細柳營中,我們吟詩飲酒。在貧賤的十年裏,我深知世間的人情冷暖,而在今日面臨生死之際,才真正見識到了我們之間的情誼。此時我心中涌起了如張翰一般的思鄉之情,又笑自己像範式(巨卿)那樣,期待着與朋友的相聚卻被寒冷的天氣所阻礙。秋霜降臨,雁羣離開北方的沙漠,天高海闊,大鵬展翅轉向南方的大海。廬山的風景讓人思念遠方,庾嶺的江山進入夢中也是那樣清晰。我們攜手在河橋上,卻不得不忍受分別的痛苦,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聚,談論我們曾經的約定。

賞析

這首詩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深沉的意境,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特定環境下的相遇與別離。詩的開頭點明瞭相逢的背景是在充滿戰亂的襄平,歲晚相逢的情景更增添了一種滄桑之感。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自己虛度光陰的愧疚和對友人相遇的欣喜,同時通過「琴書夜月青氈帳,詩酒春風細柳營」的描寫,展現了他們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貧賤十年知世態,死生今日見交情」則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認識和對真正友情的珍視。詩中運用了蓴鱸之思、雞黍之約等典故,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力。最後,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霜落雁羣離朔漠,天高鵬運轉南溟」,以及對遠方風景的思念,如「匡廬風物牽情遠,庾嶺江山入夢清」,烘托出離別的悲涼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有對人生的感慨,又有對友情的讚美,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詩作。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