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宿嶺下田家
攘攘忽超嶺,冥冥遂投村。
不知來遠近,但見行者奔。
風起草木動,牛鳴人語喧。
妻子局道隅,淚下聲吐吞。
老翁牆頭看,爲我啓重門。
掬泉沃煩熱,坐我林竹根。
稍覺顏色定,豈知心魂翻。
茲行寔倉卒,感君言貌溫。
平生親與友,此日焉足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攘攘(rǎng rǎng):紛亂的樣子。
- 冥冥(míng míng):形容昏暗不明的樣子。
- 沃(wò):澆,灌。
- 寔(shí):同「實」,確實,實在。
翻譯
混亂中匆匆翻過山嶺,在昏暗之中奔走向村莊。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看到人們都在奔跑。風吹得草木搖動,牛叫人聲喧鬧。妻子兒女被困在道路角落,落淚哭泣,聲音哽咽。有位老翁在牆頭觀望,爲我打開了重重的門。他捧出泉水澆滅我煩熱之感,讓我坐在樹林竹根旁。我漸漸覺得臉色平靜下來,但內心依然翻騰不安。這次行程實在倉促,感激您言語溫和、面容慈祥。平日裏的親戚和朋友,在這一天又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躲避寇亂時的情景和感受。詩的開頭通過「攘攘」「冥冥」等詞,營造出一種慌亂、迷茫的氛圍。接下來描述了途中的所見所聞,如人們的奔逃、草木的搖動、牛鳴與人語的喧鬧,以及自己家人的困境,生動地展現了戰亂帶來的不安和恐懼。而後,詩人得到了一位老翁的幫助,老翁的友善和關懷讓詩人在困境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也體現了在艱難時刻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最後,詩人感慨在這種危急時刻,平日裏的親友關係似乎都變得不再重要,而這位陌生老翁的善舉卻顯得格外珍貴。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苦難,以及在苦難中人性的閃光點。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
劉崧的其他作品
- 《 十月 》 —— [ 明 ] 劉崧
- 《 舍弟往三㘭嶺尋觶子日夕未歸坐候林下 》 —— [ 明 ] 劉崧
- 《 登鬱孤臺 》 —— [ 明 ] 劉崧
- 《 題陳舉善山水圖小景四首爲蔣志明賦 》 —— [ 明 ] 劉崧
- 《 題赤松山房歌爲張思讓賦 》 —— [ 明 ] 劉崧
- 《 爲南山張道士題黃石圖 》 —— [ 明 ] 劉崧
- 《 晚次雩都縣 》 —— [ 明 ] 劉崧
- 《 出社下嶺望九洲流陂稻田可愛 》 —— [ 明 ] 劉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