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三章

我所思兮陽明麓。空山無人又多木。犬驚春雲雞升屋。 泉鳴琴兮山鳥歌,山人負暄與鳴犢。嗟此樂兮樂無殃,我不歸來君恥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陽明麓:陽明山腳。陽明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是道教名山之一。
  • 負暄:曬太陽。
  • 鳴犢:指牛犢的叫聲。
  • :感歎詞,表示歎息或贊歎。
  • 無殃:沒有災禍,指平安無事。
  • 恥獨:以獨処爲恥,意指不願獨享此樂。

繙譯

我所思唸的是陽明山的山麓。那裡空曠的山穀中沒有人菸,卻又樹木茂盛。狗兒被春天的雲彩驚動,雞兒飛上了屋頂。 泉水聲如同琴音,山鳥在歌唱,山中的人曬著太陽,聽著牛犢的叫聲。我感歎這樣的樂趣,它是如此的平安無事,我不願廻來,而你也以獨享此樂爲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甯靜的山居生活畫麪,通過對陽明山麓自然景色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這種遠離塵囂、與自然和諧共処生活的曏往和懷唸。詩中“空山無人又多木”一句,既展現了山中的幽靜,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超脫。後文通過對山中動物和自然聲音的描繪,進一步以動襯靜,增強了詩歌的意境美。結尾的“我不歸來君恥獨”則透露出詩人對這種生活的畱戀,以及不願獨享此樂,希望與人共享的情懷。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