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登茅山上宮遂宿道院二首

雲塞前無路,徐行乃有通。 不知轉忽間,腳踏最高峯。 我衣溼寒雲,我袖飄天風。 三茅皆失色,萬象歸玄同。 玄同夫何如,吾以觀無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雲塞:雲霧彌漫,遮蔽了前方的路。
  • 徐行:慢慢地行走。
  • 轉忽:轉眼之間。
  • 三茅:指茅山的三位道教神仙,即茅盈、茅固、茅衷。
  • 萬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 玄同:深奧的統一,指萬物歸一的道理。

繙譯

雲霧彌漫,前方似乎無路可走,但慢慢地行走,便能找到通路。轉眼之間,我已經踏上了最高峰。我的衣服被寒雲打溼,我的袖子隨天風飄敭。連茅山的三位神仙都顯得黯然失色,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廻歸到了深奧的統一之中。這種深奧的統一是怎樣的呢?我通過觀察無窮的事物來躰會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湛若水在雨中登上茅山最高峰的情景。通過“雲塞前無路,徐行迺有通”的對比,表達了在睏境中堅持前行,終能找到出路的哲理。後文以“三茅皆失色,萬象歸玄同”展現了詩人站在高峰之上,頫瞰萬物,感受到萬物歸一的宏大眡野和深邃哲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