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揖讓: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
- 恂恂:形容恭順或非常謙遜。
- 辟易:退避,避開。
- 干戈:古代兵器,比喻戰爭或爭鬥。
- 武惠武穆:指歷史上的名將,武惠王和武穆王。
翻譯
將軍並非不喜歡武力,他既擅長武藝又精通文學。他以禮相待,舉止謙遜如同儒者,揮舞兵器時卻能讓萬馬羣退避。 文與武的結合自古以來就是難事,但將軍卻能將戰爭與禮儀融爲一體,武惠王和武穆王難道只是武將嗎?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將軍。詩中,「將軍既武又能文」一句,直接點明瞭將軍的非凡才能。通過「揖讓恂恂如儒人」與「揮戈辟易萬馬羣」的對比,生動地描繪了將軍在文雅與勇武之間的自如轉換。最後,以「武惠武穆豈武臣?」作結,暗示將軍不僅是一位武將,更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儒將,體現了作者對將軍全面才能的極高評價。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題扇送平川侄尚愷 》 —— [ 明 ] 湛若水
- 《 紀夢詩 》 —— [ 明 ] 湛若水
- 《 壬午秋有鶴降於吏部庭見素翁和白巖諸公有作予亦步韻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己亥六月七日與九山諸同志遊夾岡義莊 》 —— [ 明 ] 湛若水
- 《 觀清溪靈泉書院刻崖石 》 —— [ 明 ] 湛若水
- 《 答江山何倫柴惟道徐賢三生問自然之說 》 —— [ 明 ] 湛若水
- 《 題官山閣老圖 》 —— [ 明 ] 湛若水
- 《 感湖南道兵憲胡石屏衡州南嶽禮際周至小詩二絕以致謝忱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