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謝生顯歸祁門

吾聞謝上蔡,克己最精明。 自謂知本體,主翁長惺惺。 如何習危階,未去十年矜。 忘助兩勿間,天理已自呈。 真機一入手,驕吝何由生。 歸哉謝氏子,九萬慎途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克己:剋制自己的私慾。
  • 精明:精細明察。
  • 本體:指事物的根本原理或本質。
  • 主翁:這裏指心智的主宰,即自我意識。
  • 惺惺:清醒,機警。
  • 危階:危險的境地或階段。
  • :自誇,自負。
  • 忘助:忘記幫助他人。
  • 天理:自然的法則或道德準則。
  • 真機:真正的機緣或關鍵。
  • 驕吝:驕傲和吝嗇。
  • 九萬:形容極遠的路程。
  • 途程:旅途,路程。

翻譯

我聽說謝上蔡,能夠剋制自己的私慾,非常精細明察。他自稱瞭解事物的根本原理,自我意識總是保持清醒。爲何他在危險的境地中徘徊,未能擺脫十年的自負。忘記幫助他人和自我助長都不要夾雜其中,自然的法則已經自然顯現。一旦掌握了真正的關鍵,驕傲和吝嗇又怎能產生。回去吧,謝家的孩子,在漫長的旅途中要謹慎。

賞析

這首作品是湛若水贈給謝生顯的,詩中讚揚了謝上蔡的克己精明和對本體的深刻理解。同時,詩人也提醒謝生顯在面對危險和挑戰時要保持清醒,不要自負,要遵循天理,把握真機,避免驕傲和吝嗇。最後,詩人以「九萬慎途程」作爲結語,寓意着人生的旅途漫長而充滿未知,需要時刻保持謹慎和清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後輩的殷切期望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