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望送南京王大理汝溫升北少司馬

羲和馭短景,昏中正昴星。 修途翳積雪,長河合層冰。 客行焉汲汲,召命有嚴程。 舊握棘寺符,今搖司馬旌。 明皇重孝理,兵刑亦匪輕。 折衝在尊俎,萬里有長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羲和: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 馭短景:駕馭日影,指控制時間。
  • 昏中:黃昏時分。
  • 昴星: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
  • 修途:長途。
  • 翳積雪:被積雪覆蓋。
  • 合層冰:結成厚厚的冰層。
  • 汲汲:急切的樣子。
  • 召命:皇帝的命令。
  • 嚴程:嚴格的期限。
  • 棘寺:古代官署名,指大理寺,掌管刑獄。
  • 司馬旌:司馬的旗幟,指升任司馬的標誌。
  • 明皇:指明朝的皇帝。
  • 重孝理:重視孝道和治理。
  • 兵刑:軍事和刑罰。
  • 折衝:指外交談判中的討價還價。
  •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這裏指宴席。
  • 萬里有長城:比喻有堅強的防禦。

翻譯

羲和駕馭着日影,黃昏時分昴星正中天。 長途被積雪覆蓋,長河結成了厚厚的冰層。 旅人急切地前行,因爲皇帝的命令有嚴格的期限。 你曾掌握大理寺的符印,現在揮動着司馬的旗幟。 明皇重視孝道和治理,軍事和刑罰也非同小可。 在宴席上進行外交談判,萬里之外有堅強的防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日黃昏的景象,通過羲和、昴星等神話元素和積雪、層冰的自然景觀,營造出一種莊嚴而緊迫的氛圍。詩中表達了對王汝溫升任北少司馬的祝賀,同時強調了明皇對孝道和治理的重視,以及兵刑的重要性。最後以「萬里有長城」作結,寓意國家有堅強的防禦,也暗示了王汝溫的職責重大。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