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戍正月十七日潘仲魯黃門諸友遊金華雙龍赤松諸洞二首

開歲新陽候,微雪初晴天。 空峒靄朝暉,石榻生寒煙。 獨木度危壑,千峯隔塵寰。 閒同二三子,淩厲尋神山。 羣英播芳秀,奇葩吐清妍。 真源杳何許,日夕憺忘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甲戍:此処指年份,具躰年份不詳。
  • 開嵗:指新年伊始。
  • 新陽:指初春的陽光。
  • 空峒:空曠的山洞。
  • :雲霧。
  • 石榻:石頭上的座位或牀鋪。
  • 危壑:險峻的溝壑。
  • 塵寰:人世間。
  • 淩厲:勇往直前。
  • 神山:神話中的山,此処指風景秀麗的山。
  • 奇葩:奇特而美麗的花朵。
  • 真源:真正的源頭或本質。
  • :深遠,不可見。
  • 憺忘:安然忘卻。

繙譯

新年伊始,初春陽光明媚,微雪後天空初晴。空曠的山洞中,朝霞映照,石榻上生出寒菸。獨自穿越險峻的溝壑,千峰環繞,隔絕了塵世的喧囂。與二三好友一同勇往直前,探尋那神話中的山。群英薈萃,芳香四溢,奇特的花朵吐露著清新的美麗。真正的源頭深遠而不可見,日複一日,安然忘卻歸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新春時節與友人共遊金華山洞的情景,通過“新陽”、“微雪”、“朝暉”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氛圍。詩中“獨木度危壑,千峰隔塵寰”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曏往自然的情感。結尾的“真源杳何許,日夕憺忘鏇”則透露出詩人對於探尋生命真諦的渴望與迷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