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洪覺山方時素歸福山五首

行行重行行,行行過峽山。 登山望所思,大科霄漢間。 霄漢豈雲遠,見之在不遷。 紛紛悵離別,浩浩元同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行:不停地走。
  • 重行行:再走,繼續走。
  • 過峽山:經過峽山。
  • 大科:指天空。
  • 霄漢:天空極高處。
  • 不遷:不變,永恆。
  • 浩浩:廣闊無邊的樣子。
  • 元同天:本源相同的天空。

翻譯

不停地走啊走,繼續走過峽山。 登上山頂望向所思念的人,大科(天空)高懸在霄漢之間。 霄漢豈會遙遠,看見它就在那永恆不變的地方。 離別之情令人悵然,但廣闊的天空告訴我們,我們的本源是相同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行走和登山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詩中「行行重行行」重複使用,強調了行走的持續和艱辛,而「登山望所思」則展現了詩人對遠方人的渴望和期盼。詩的後半部分通過「霄漢豈雲遠」和「浩浩元同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永恆不變的追求和對離別之情的超然態度,體現了詩人豁達的心胸和對宇宙本源的深刻理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